为了将文化旅游业打造为动力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今年全盟共安排亿元以上文化旅游项目14项,总投资87.2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0.3亿元。截至9月底开复工12项,已完成投资16.3亿元,投资完成率80.3%,高于盟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近30个百分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文化旅游盟级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蓝旗元上都遗址保护展示项目,主要进行文物考古挖掘及保护工作,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湿地草原景观、4D影院、虚拟空间等项目,完善遗址内道路、标识标牌系统、解说导览系统、游客服务设施及创建“智慧旅游”景区等基础设施,总投资19亿元。目前已建成办公室及员工餐厅,完成大门改造、环境优化、环卫设施工程。
(二)中国马都广场项目,主要进行国际标准室内赛马场、室外赛马场、马厩、越野耐力赛道、马文化博物馆、马文化广场、马术运动学校、马都会所、马文化演艺大厅及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总投资15亿元。目前游客中心已基本完成;商场公共区域装修方案已确定并于近期开工;室外LED屏幕改造已确定,待验收组检查完后开工;商业广场及博物馆消防改造近期开工。
(三)忽察蓝旗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在蒙元文化主题影视城项目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忽必烈纪念馆、草原旅游综合服务城镇、草原生态产业服务小镇等,总投资13.5亿元。目前50集大型历史题材连续剧《忽必烈》和电影《闪电烈马》已拍摄完成。
(四)锡林河生态景观带建设项目,锡林河生态景观带规划南北长30余公里,东西宽0.5—5公里,由北向南依次由额尔敦敖包公园、城市滨河公园、植物园、湿地公园、马都广场、南山森林公园、南山地质环境治理和锡林湖公园八大工程组成,总投资9亿元。目前主要节点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南山廊道绘画工程,观马台绘画工程已完工,水库重点节点工程已完成。
(五)乌拉盖原生态草原全域旅游项目,主要完善贺斯格乌拉野生动植物园基础配套设施;修建布林泉景区观鸟木栈道,对泉眼处进行封盖等;乌拉盖湖九曲湾景区修建停车场、观景台、知青小镇帐篷营地、自驾营地、水冲厕所、水库南岸娱乐区、水库北岸码头等基础配套设施;新建其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区域间线路,新建自驾游营地1处、低空飞行营地1处;完善旅游大数据平台搭建,总投资6.8亿元。目前已完成乌拉盖湖、九曲弯、布林泉等景区的道路、游客中心、观景台、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已完成芍药谷景区的接待中心广场美化、木栈道、沿线垃圾箱、凉亭座椅,飞行营地、旅游大数据平台已建成;兵团文化红色年代度假酒店、兵团文化创业园室内装修及场地硬化正在施工。
(六)草原自驾旅游驿站建设项目,主要完善10大驿站基础设施,开工建设阿旗、西苏旗、多伦县和乌拉盖等地自驾车营地,总投资8亿元。目前乌拉盖驿站自驾营地建设项目进行营区房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20间房屋已基本完成,已完成今年全部投资任务;苏尼特右旗安达脑木更驿站新建游客服务中心一处;二连浩特市旅游驿站景观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平整土地、道路铺装等;多伦县白音部落国际汽车宿营公园正在进行路边绿化。
(七)锡盟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完成各旅游特色示范乡镇嘎查(村)道路硬化、人行道铺装、污水处理、游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并依托周边景区景点逐步开发旅游活动项目等,总投资3亿元。目前多伦县后九号乡村旅游小镇(白音部落)及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已经完成;锡市朝克乌拉苏木特色文化旅游小镇,30米40米蒙古包基本建成;锡市贝力克牧场特色小镇进行了民俗接待房屋主体工程建设;西乌旗浩勒图高勒镇特色旅游名镇,正在进行附属设施建设;正蓝旗伊河塔拉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小镇,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排污设施;乌拉盖知青小镇,知青老街改造工作正在进行图纸审核;太旗勺儿泉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农家乐正在进行装修;太旗边墙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太旗御马小镇,完成沿街立面改造工程。
(八)多伦县文博旅游广场建设项目,建设博物馆、旅游集散中心及游客接待中心,总建筑面积为4.1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5500平方米,旅游集散中心3555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3.3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目前游客接待中心外墙施工工人进场,博物馆2号圆柱浇筑混凝土,集散中心回填土已经完成。
(九)上都天成蓝旗上都湖(小扎格斯台淖尔)原生态旅游牧场项目,建设100处生态旅游牧场,草原生态环境论坛中心3万平方米,自驾车营地3000平方米,接待大厅、环湖木栈道、环湖公路、停车场、生态厕所等配套设施,2017年新建古堡酒店和湖边四合院,总投资2.2亿元。目前多功能展厅已建成投入使用,外墙造型完工,护栏安装完毕。
(十)国马科技太旗御马苑旅游景区升级改造项目,以御马文化、草原文化为主题,以汗血马、蒙古马为特色,以现代马产业链为依托,改造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打造国家5A级景区,总投资3亿元。目前已完成马厩、马坊、锅炉房建设,正在进行宾馆门厅、餐厅及蒙古包水、电、暖改造工程及游泳池主体建设。
(十一)西苏旗旅游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主要进行温都尔阿尔善温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度假村新建宾馆2万平方米;新建高标准自驾游宿营地一处,总投资1.5亿元。目前项目主体已开工建设。
(十二)东苏旗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新建全民健身中心、综合比赛场馆、室外体育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射箭馆、休闲广场等;新建那达慕会场赛马场跑道和观礼台,总投资1.2亿元。目前已完成休闲广场停车场硬化工程,雕塑已全部制作完成。
尚未开工项目:中蒙俄国际汽车露营公园项目,目前已列入PPP项目库,正在引入投资业主,资金正在落实;蓝旗忽必烈雕塑项目,初选址位于文物一类缓冲区内,未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拟重新选址,资金正在落实。
二、文化旅游前期项目和谋划储备项目积极推进
(一)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重大项目(12项):阿旗洪格尔高勒草原旅游区、西乌旗游牧文化旅游项目、西乌旗乌兰五台景区建设项目、锡林风景线项目、多伦县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多伦天创影视文化基地项目、多伦县哈达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多伦县大河口乡后九号村、西苏旗温都尔阿尔善温泉基础设施扩建、太仆寺御马苑旅游区、多伦多美冰雪运动中心建设项目、锡林郭勒乌兰牧骑艺术宫项目。
(二)拟在2020年底前开工建设谋划储备的重大项目(11项):东乌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边境旅游项目、东乌旗宝格达乌拉森林公园建设项目、锡市草原自驾车旅游驿站建设项目、锡林浩特市草原城市全域旅游建设项目、苏尼特左旗宝德尔石林地质公园、太旗宝昌镇曙光村石条山地质公园、骆驼山镇东河沿村石棚沟地质公园、太仆寺旗御马小镇、西苏旗旅游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正蓝旗温泉小镇项目、正蓝旗元上都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
三、重点项目建设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产生有力的拉动效应
(一)深度展现了民族文化魅力。作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元上都遗址,同正蓝旗忽必烈影视城等拍摄基地建设项目深入挖掘、整理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遗存,开发利用国家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之乡等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加深了游客对锡盟优秀民族文化独特魅力的印象。锡林郭勒传统那达慕、多彩乌珠穆沁—草原民俗风情节、苏尼特右旗骆驼文化节、正蓝旗元上都文化旅游节、太仆寺旗皇家御马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创新活动内容,向游客充分展现了独特的蒙古族节日庆典。蒙古搏克、套马、射箭及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品制作等民俗展演展示活动;骑乘、坐勒勒车、住蒙古包等内容的民俗生活体验项目展示了浓厚的民族气息、淳朴的民俗民风;中国马都广场项目和太旗御马苑项目,更是着力于马文化,以“中国马都”这一金字招牌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二)积极推进了草原生态旅游。充分发挥我盟天然草原类型多样、自然风光独特的优势,依托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良好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永续利用,因地制宜开发草原观光、休闲度假、户外露营等特色生态旅游产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锡林河生态景观带建设项目、乌拉盖原生态草原全域旅游项目、上都天成蓝旗上都湖(小扎格斯台淖尔)原生态旅游牧场项目,集中力量打造“锡林郭勒千里草原旅游风景线”,可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广泛拓展了体育旅游项目。积极发展了滑雪、徒步、探险、爬山、骑行、沙地运动和“贵由赤”(草原马拉松)等户外体育运动,开展了汽车拉力、摩托车越野、赛马赛驼、民族体育竞赛等体育活动。同时依托丰富的自然冰雪资源,抓住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和自治区承办2020年全国冬运会的契机,建设和完善冬季旅游设施,加强推介营销,举办锡林郭勒草原冰雪嘉年华、冬季那达慕等活动,变冷资源为热产业,积极推动从一季游到四季游的转变。
(四)大力发展了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开发疗养康复、奶食疗、药膳美食等健康养生旅游产品,打造蒙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二连浩特市、多伦县和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等地积极推动从旅游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围绕“万里茶道”、“丝绸之路”等旅游主题,依托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深度开发连接俄蒙的跨境旅游大环线和相邻口岸小环线,打造了跨境旅游精品线路,将锡盟打造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外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五)有效开发了红色文化旅游。对革命文物和红色景观建设加强保护,尤其是锡林浩特市贝子庙、多伦县察哈尔抗日遗址、阿巴嘎旗沙布日台烈士陵园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通过项目建设,向游客讲好锡林郭勒的革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