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扶贫小车间脱贫大作为 | |||
索引号:11152500011659134E/2020-00314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行署办公室 | 信息分类:乡村振兴 | ||
概述:扶贫小车间脱贫大作为 | |||
成文日期:2020-08-18 00:00:00 | 公开日期:2020-08-18 09:48:03 | 废止日期:——— | 有 效 性:有效 |
就业是民生之本。太仆寺旗宝昌镇向阳村建立扶贫车间,精准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端上了“饭碗”。
走进宝昌镇向阳村扶贫车间,一台台缝纫机摆放整齐,工人们正在机器前忙碌着。在缝纫机“哒哒哒”的运转声中,在工人们熟练的飞针走线下一个个编织袋生产出来。“现在不用日晒雨淋,也不用出远门就能赚钱。”说起现在的工作,64岁的贺华难掩脸上的笑意。家住宝昌镇向阳村的贺华,因丈夫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一家人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建起扶贫车间后,她很顺利的在车间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一个月能拿2000元左右的工资,一家人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今年63岁的贫困户文秀英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行走不便,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在扶贫车间里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为扎好的编织袋缝袋口。终于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挣到钱了,文秀英整天喜笑颜开。
扶贫小车间,脱贫大作为。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力,特别是留守妇女、高龄妇女增收难题,使她们就业增收,向阳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扶贫办支持下建起了扶贫车间,引进昌鑫旺包装有限公司,通过项目购置10台缝纫机,为企业生产编织袋产品。车间位置适中,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不大,采取弹性工作管理方法,计时或计件发放工资,吸纳村里的贫困劳动力、留守妇女等到“扶贫车间”务工,为闲散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平台,吸纳了本村20名贫困人员就业。
今年,受疫情影响,原来的公司开不了工,眼看村民们又要失业,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迅速行动,先后到河北张家口、商都等地联系相关企业,最后与沽源县一家生产编织袋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经过精心准备,7月1日,向阳村扶贫车间顺利复工,而且规模也比以前扩大了。
72岁的王凤玉是向阳村张八沟人,曾因颈椎病做过手术,扶贫车间复工后,他与老伴儿也想来这里务工挣点生活费,考虑到他家实际情况,村里安排专人将编织袋送到王凤玉家,他和老伴儿在家就可以加工,这次发工钱,他领了800多元,是张八沟最多的一户。
8月6日是发工资的日子,拿到工资,村民们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郭换果就是其中一个,她是扶贫车间最年轻,也是手最快,挣钱最多的一个,这次领工资平均每天达到100元,这让郭换果非常高兴,她说:“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向城里人一样上班赚钱。”
驻村工作队队长郜建军介绍说,扶贫车间启动以来,帮助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照顾家庭、干农活与上班挣钱“三不误”,有效实现了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的目的,目前扶贫车间算上在家加工的已达40多人。
小小扶贫车间,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托起贫困户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