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锡林郭勒盟发现大型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 | |||
索引号:01165954-8/2020-00274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文体旅游广电局 | 信息分类:文化遗产保护 | ||
概述:锡林郭勒盟发现大型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 | |||
成文日期:2020-09-09 00:00:00 | 公开日期:2020-09-09 10:12:24 | 废止日期:——— | 有 效 性:有效 |
2020年6月15日,为配合全盟风电基建项目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锡盟文物保护管理站、镶黄旗文体旅游广电局对镶黄旗文贡乌拉苏木乃仁陶力盖嘎查一处遗址一处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经勘探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房址270余座,鲜卑早期墓葬14座。联合考古队于7月初对遗址和墓葬开展了科学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共发掘房址13座,墓葬14座。房址出土遗物有,动物骨骼,陶片,骨器及大量石器。房址内有二层台,柱洞,火灶。墓葬为带棺的土坑竖穴墓,出土有陶罐,串珠,桦树皮等。初步判断是一处鲜卑早期的墓葬遗址。
从距今8400-7600年的裕民遗址、四麻沟遗址等裕民文化时期遗存的考古发掘表明,史前考古学文化新类型——裕民文化是北方草原新石器时代的开端。裕民文化延续1000年左右。为适应生存环境,聚落人群通过季节性迁徙利用资源,并建筑有固定半地穴式房屋。秋冬季人群居住较为集中,聚落规模较大,以捕猎、制作工具为主要生产方式。春夏季人群居住较为分散,聚落规模较小,以采集、原始农业种植为主要生产方式。根据乃仁陶勒盖遗址出土的文物初步判断,其年代比四麻沟遗址要早,下层与裕民文化类型相当。
乃仁陶勒盖遗址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中部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早期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它的发现进一步开拓了中国北方草原地带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为研究东北亚地区的早期文化类型、中国北方生态交错地带的原始生产生活形态提供了更多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