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政府信息公开网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打印】 【字体: 】 浏览次数:

民营经济在稳发展中 应“变”局 创“新”局 —— 十八大以来锡林郭勒盟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综述

来源: 锡盟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3-12-04 15: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成长给予了高度重视。怎样激发锡林郭勒盟民营经济的“乘数”效应,使其成为发展推动锡林郭勒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稳定地方经济,拓宽就业途径,应对区域竞争?顺势在“变”局中创“新”局是回答好这张民营经济发展问卷的切入点。本文以20122022年数据时间轴线,对锡林郭勒盟民营经济发展进行长周期、多维度的分析,供参考。

  一、多项民营指标有力印证地区经济发展

  (一)民营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

  十年间,锡林郭勒盟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了两次百亿元的跨越,201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超400亿元,202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5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5.3%。其中,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受民营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增速分别高于地区生产总值2.03.92.31.0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有效支撑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二)民营经济主体迸发新活力

  十年间,民营经济主体不断扩容提质,成长性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总体规模逐年壮大,截至2022年末,锡林郭勒盟民营市场主体户数13.90万户,从业人员37.82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40.1%25.3%。其中个体工商户11.0万户,从业人员19.59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29.4%1.9%;私营企业2.40万户,从业人员13.27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1.73倍和1.4倍。民营企业涉及领域较多、分布相对较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个转企”趋势明显,在民营经济主体中私营企业占比由2012年的8.9%提高到202217.3%,而个体工商户占比由2012年的86.2%降至202279.2%。民营经济主体成长空间得到拓展,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升。

  (三)规上民营企业展现新作为

  十年间,民营企业对规模以上经济的贡献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是民营规模以上工业。十年间,锡林郭勒盟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其中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20年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513.63.915.2个百分点。民营规上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规上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民营消费市场。2022年,锡林郭勒盟实现民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4.82亿元,较2012年增加56.66亿元,年均增长4.3%。锡林郭勒盟民营社会消费品零售企业户数由2012年的76户增加至2022年的113户。民营消费品市场占社会消费品市场比重在八成左右,是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三是民营规上服务业。2022年,锡林郭勒盟民营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3.93亿元,较2014年(现有最早年份数据)增加15.43亿元,年均增长13.8%,民营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高于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7个百分点。锡林郭勒盟民营规上服务业企业户数由2014年的21户增加至2022年的42户,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民营规上服务业户数占规上服务业比重由2014年的58.3%提高至62.1%。民营规上服务业增势明显,有力拉动规上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百强民营企业培育取得新突破

  自《锡林郭勒盟加快培育内蒙古百强民营企业行动计划(20202022年)》出台以来,锡林郭勒盟百强民营企业培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民营企业百强榜锡林郭勒盟实现零的突破,3户企业上榜,依次为银泰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锡林郭勒盟宏源集团和额尔敦食品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1.49亿元、15.17亿元和14.74亿元,分别位居排行榜第 27位、94位和99位;20213户企业上榜,依次为银泰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明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和额尔敦食品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9.06亿元、25.46亿元和16.63亿元,分别位居排行榜第14位、64位和91位;2022年仅银泰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榜,营业收入90.40亿元,位居排行榜第29位。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一)应对危机的“修复期”较长 

  民营企业具备“船小好调头”的先天优势,但同时抗风险和修复能力较弱。三年疫情期间(20202022年)的数据显示,多项民营经济指标恢复慢于其他经济类型,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和民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速分别低于锡林郭勒部工业和锡林郭勒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速2.1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

  (二)辐射锡林郭勒域的“领头羊”稀缺

  2022年盟市经济总量看,排在锡林郭勒盟(GDP1149亿元)之后的有5个盟市,分别为巴彦淖尔市(1085亿元)、乌兰察布市(1018亿元)、乌海市(803亿元)、兴安盟(682亿元)和阿拉善盟(407亿元)。而在当年公布的内蒙古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巴彦淖尔市上榜企业6户、乌兰察布市8户、乌海市12户、兴安盟2户和阿拉善盟3户,而锡林郭勒盟仅1户企业上榜,上榜企业与其他盟市相比明显存在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等问题。

  (三)融通资金的“蓄水池”不足

  民营企业融资供需面临结构性矛盾。一是从银行供给看:融资供给与需求契合度不够高。大多数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供给周期效应明显。财务状况良好时“慷慨”放贷,陷入财务困境时则严格审核,甚至一刀切“抽贷”“断贷”,易形成“有钱易贷、无钱难贷”现象。二是从企业自身看: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锡林郭勒加剧融资信用信息不对称,致使银行等机构审核成本偏高。一些民营企业为了掩盖自身不规范行为而刻意降低企业经营以及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金融机构难以及时捕捉企业真实信息,并给予适当配套融资。

  三、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良好民营经济发展“大环境”

  行业主管部门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民营企业的政治、经济地位,在制定政策前,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所盼所想,倾听企业心声,逐一破解企业迫在眉睫需解决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同时提高扶持政策落地普惠度,提升民营企业受益效果,将政策充分落地并转化为推动力。

  (二)梯度培养“拔尖”民营企业 

  企业发展遵循“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上升路径,构建重点企业培育库,形成结构合理的民营企业发展梯队,推动市场主体规范提升,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度融合、嵌入式发展。相关部门要及时引导帮扶企业发展,做大做强中小微企业,打造一批民营“名片”企业,提高锡林郭勒盟民营企业在区内外的知名度。

  (三)为企业注入解困“活水”

  资金链畅通是民营经济的血脉,是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民营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有效破解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中资金链短缺的难点、痛点、堵点,才能有利于助力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提质升级,做强做优做大。为此,融资机构要科学合理引导资金活水加速直达市场主体,针对民营企业特点推出差异化金融产品,扩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提高民营企业获得贷款便利性和实效性。更便捷、高效、精准地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金融环境,打通民营经济资金链。企业方面应注重信用形象的打造和维护,通过规范融资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提升融资机构对其信任程度,有效解决融资难的困境,增强民营经济体抵抗风险能力,提高自身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