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动向社会介绍锡林郭勒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盟委宣传部举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锡林郭勒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锡林郭勒盟保障和改善民生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盟民政局副局长王文光、盟人社局副局长刘明元、盟政数局副局长斯琴毕力格介绍全盟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效。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内蒙古日报驻锡记者站、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驻锡记者站、锡林郭勒盟融媒体中心。
首先请王文光先生进行介绍。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借此发布会机会,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全盟基本民生保障标准情况。目前,14项民政领域民生保障指标中,9项高于自治区标准,其中农牧区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月813元(高于自治区193元),农牧区特困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月1280元(高于自治区260元),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特困人员护理费每人每月1324元(高于自治区58元),部分丧失生活能力特困人员护理费每人每月568元(高于自治区73元),90-99周岁高龄津贴每人每月300元(高于自治区20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25元(高于自治区23.7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125元(高于自治区15.7元),集中供养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每人每月2413元(高于自治区202元),分散供养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2123元(高于自治区203元)。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在全区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获“优秀”等次。
下面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2024年全盟民政工作重点成效。
社会救助方面
全年共保障低保、特困75158人,同比增加1286人,增幅1.7%;其中低保对象72588人,同比增幅1.6%;特困人员2570人,同比增幅5.5%。发放救助资金37532万元,同比增幅1.5%。
加强动态监测,全盟纳入低收入监测范围的人员96853人,城乡低保动态调整11004人,其中新增5951人、退出低保5053人,净增长898人;城乡特困动态调整510人,其中新增311人、减少199人,净增长112人。
针对低保边缘人口和刚性支出困难人口增多,细化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21条措施,出台《锡林郭勒盟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向有关部门共享数据94万条,全盟纳入低保边缘家庭7281人,占低保人数10.06%;较年初2520人新增4761人。
全年链接社会慈善资源累计捐款物176.6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万余人。在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试点推行“政府救助+慈善帮扶”项目,统筹相关部门和爱心企业资金302万元,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次,惠及困难群众2700人次。统筹各类资金物资累计680.04万元,帮助受旱灾影响的9949名群众渡过难关。
在苏尼特左旗开展异地户籍申办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我盟成为全区首家开展异地户籍申办低保地区。推出“社会救助保险”项目,投入16万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七类困难群体和苏木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儿童督导员和嘎查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三类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约8000余人购买“社会救助保险”,我盟成为全区第一个实施“社会救助保险”项目的盟市。该项目实施后,《内蒙古日报》、盟委信息科大力宣传报道,得到了试点地区困难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养老服务方面
全年为5.58万老年人,发放各类补贴津贴6333.5万元,完成2913名特殊困难老年人能力评估。全年对93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期间总任务的基础上多改造300户(任务为352户);新改建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0个(任务为18处)、嘎查村级养老服务站36个(任务为20处),改造提升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9个。
整合旗县、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三级资源和力量,因地制宜推行“固定+流动”服务模式。搭建智慧养老服务系统、“蒙速办·锡心办”锡林郭勒养老服务云平台和96111为老服务热线为支撑的3个服务平台,建强第三方运营、政府购买、帮办代办志愿等3支服务队伍,实现了数据流动、人员流动、服务流动。9月10日,全区牧区养老经验交流会在我盟东乌珠穆沁旗召开,自治区民政厅对我盟牧区养老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加快推动阿巴嘎旗、苏尼特右旗、西乌珠穆沁旗养老园区项目建设,全盟牧区养老公寓达到3164套,能够解决13%的牧区老年人进城养老需求。
完成28处康复辅具及适老化产品进社区项目,覆盖72%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自治区要求覆盖60%),在锡林浩特市打造1处适老化产品展示服务示范中心,并创新采取以“租代替售”方式,让有需求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相关配套服务。
加入北京“冬南夏北”联盟机构成员单位,与北京康养集团建立合作关系。被自治区民政厅推荐为优秀旅居康养资源代表,参加北京、天津、海南等地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签订康养合作框架协议。在盟安神医院和正蓝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等地养老机构设立蒙医心身互动治疗讲堂,吸引区内外12万名旅居康养群众。
三、社会事务方面
近年来,盟本级安排8700万元,强力推进8处殡仪馆和7处公墓投入使用,消除殡仪馆空白点,创新提出“五变”原则(“硬变软”即拆除水泥、钢铁等硬化结构;“大变小”即把面积较大的变为面积小的;“立变卧”即将立墓碑埋入地里或者把高墓碑改为低墓碑;“黑变黄”即把把显眼的黑色墓碑改为与大地色的黄色墓碑;“多变一”即将多个墓茔变为一个),对散埋乱葬坟茔进行全范围、全覆盖、无盲区的“清扫”,截至目前,已完成总治理量72.4%。
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完善5 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设施设备,实现旗县未保中心全覆盖。实施“添翼计划”,排查先天性心病儿童55人,为6人预约手术。安排138万元,对1800人次留守和困境儿童开展专业服务。对全盟流动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系统录入292名留守儿童信息。全年为310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养育金(基本生活补贴)539万元。
今年7月份,将残疾人“两项补贴”由原来每人100元/月提高至每人125元/月,全年为3.08万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4098万元。
全力推进盟安神医院晋升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建立中医、蒙医学科,打造蒙医心身互动治疗讲座,促进医院成为包头医学院教学医院,盟安神医院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安排福彩公益金85万元资助“精康融合行动”项目,服务精神障碍患者944人次。
下一步,全盟民政系统持续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深厚的为民情怀、深入细致的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有新作为,在社会救助上有新成效,在社会福利上有新提升,在社会事务上有新加强,在社会治理上有新气象,奋力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感谢王文光先生的发布。
下面请刘明元先生进行介绍。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人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按照发布会的安排,下面,我着重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工作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今年以来,全盟各级人社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落实盟委、行署部署要求,践行“人社工作为人民”服务理念,全力稳就业、保民生、聚人才、促和谐、优服务,书写出一份既有厚度又有温度的民生“新答卷”。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民生之本。我们始终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民生首要任务,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聚焦稳定和扩大就业,制定完善就业有路径、创业有支持、培训有补贴、困难有帮扶的政策清单,就业创业工作硕果累累。
一是强化政策落实稳定就业。发挥失业保险政策“稳就业”功能和“保生活”作用,实施稳岗返还“护航行动”,通过“免申即享”方式为2380家企业机构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973万元,涉及职工51417人。为2404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其待遇2367万元、发放取暖补贴32.47万元;为2245名失业人员代缴基本医疗保险490.44万元。继续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各类参保单位减负近1.2亿元。
二是聚焦重点群体帮扶就业。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着力打好就业帮扶、创业扶持、见习培训等政策“组合拳”。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1892人,就业率为92.11%,高于任务目标2.11个百分点。持续深化京蒙劳务协作,推动建立盟市间区域性劳务协作联盟,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服务活动,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双向发力,拓宽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渠道。全盟农村牧区转移就业82520人,完成年计划的115.41%;脱贫人口实现就业9481人,完成年计划的105.34%。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帮扶,做实困难群体就业台账,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4848人,完成年任务的102.0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809人,完成年任务的122.87%;为1787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落实岗位补贴资金1661万元,为7008人灵活就业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资金4939万元。
三是鼓励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全面推行创业担保贷款“随时申请、随时审核”快办模式,全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2笔8976.6万元。成功承办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第七届“锡林郭勒”杯创业创新大赛,我盟选送的《畜牧智慧蓝图—科技让畜牧生活更加美好》获得全区乡村振兴赛道专业一等奖,并获国赛“创翼之星”奖。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创业服务,目前全盟17家创业园(孵化基地)在孵创业实体423家,带动就业3681人。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深入实施“技能锡林郭勒行动”,定期调整发布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精准对接企业和劳动者培训需求,统筹抓好培训和就业有效衔接,加大技能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力度,重点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0322人,完成年计划的109.5%。深入实施技能提升“展翅行动”,促进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共为2279名企业在岗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资金346.4万元。
五是优化公共服务助力就业。因地制宜、密集举办各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场化、小型化招聘活动,强化招聘活动后续跟踪服务,使公共就业服务更加精准精细、供需对接更加高效可及。全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5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52938个,达成就业意向5646人。积极打造直播带岗基地,开展29场直播带岗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591个。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管理和“线上零工市场”开发,提供岗位20542个,累计招聘成功8623人次。
六是加强权益保障规范就业。适应就业形态多元化发展趋势,完善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专项工作检查和矛盾隐患排查力度,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的结案率保持100%。开展贯穿全年的预防整治拖欠农牧民工工资专项行动,落实“双驻双查”和“未诉先办”机制,创新依托“数字工地”建设推进落实“两金三制”等八项制度和企业用工“七个一致”,从源头预防欠薪问题发生。
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始终把社会保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制度安排,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全面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一是参保范围持续扩大。通过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参保,全盟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6.4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4.0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6.25万人,分别完成年任务的100.06%、104.31%、101.88%。落实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政策,共为13390名低保对象、310名特困人员、6133名重度残疾人、454名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员代缴养老保险费264.2万元,代缴率100%。
二是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坚守保发放底线,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各项保险按时足额发放率100%。全盟一共为13.52万名退休人员调整了基本养老金,人均每个月增加108.29元,调整资金在7月底全部发放到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提高了两次,其中:全国基础养老金每月提高20元,自治区基础养老金每月提高7元,调整资金也分别于9月底和11月底全部发放到位。
三是基金管控全面加强。把健全制度体系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作用,不断完善社保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切实提升社保基金管理精细化水平。同时加强高风险业务分级审核,落实经办岗位相互监督、业务环节相互制衡的机制,确保社保基金资金安全平稳运行。并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扎实开展人社领域基金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和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活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确保群众各项社保待遇落到实处。
四是经办服务持续优化。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全面推开“网上办、掌上办、一窗办”服务模式,有效提升经办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全程网办,全盟跨省、跨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现“零跑腿”“零材料”“零距离”,办理环节由原来的申请人在转出、转入地之间反复跑腿办理,变更为线上办理。全面推行“同审统办”经办服务模式,已有15项业务上线运行,有效打破行政区划和审核业务属地限制,审核业务在全盟经办人员内平均分配,也实现了业务跨区域智能推送、岗位权限自动互斥。同时,加强与政数、医保、住建等部门业务协作整合,推动事项“退休一件事一次办”。推动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场景落地,目前已有95项人社业务实现“一卡通办”,看病就医、药店购药、跨省异地就医“一卡通用”,全盟10大类78项惠民惠农补贴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卡出多行”“一人多卡”“人卡分离”等问题。
在统筹各领域重点工作基础上,结合我盟实际,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集成推出多项惠企利民的创新举措。一是实施促进边境地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年),在5个方面实施18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在推深做实的过程中又进行细化实化,每年为边境旗市增拨就业补助资金100万元。二是全面推开我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经济补助试点工作,目前有11个旗县市(区)18个嘎查(村)为2107名居民补助30.83万元。三是持续巩固职业农牧民职称评审试点成果,有251人职业农牧民获得职称,这一举措为职业农牧民打通了成长之路,更为实现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四是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创“零工意外险”,也就是为零工从业人员缴纳“零工意外险”,伤残身故最高赔付100万元、医疗最高赔付10万元,为零工人员提供全面的施工安全保障。五是率先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诚信等级评定工作,出台了评价办法,对机构诚信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级,根据诚信评价结果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六是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制定4个方面16项政策措施清单,建立盟旗联动“一对一”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工作机制,为每个企业确定人社服务专员2名(盟旗各1名),提供全领域全天候全链条人社服务。七是优化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一站式服务”以及裁审衔接、法律援助等部门联动机制,有效提升基层调解组织能力,率先启用新上线的“互联网+仲裁+监察+工伤认定”云平台。八是推动建设“人社·银行一体化”服务网点151家,其中边境地区49家实现全覆盖,下沉35项人社高频事项,累计办理业务16.45万件,极大方便企业和群众。
2025年,盟人社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落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深化改革,统筹推动各项工作提标、提速、提效,为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社力量。
我先介绍这些,真诚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支持人社事业。谢谢大家!
感谢刘明元先生的发布。
下面请斯琴毕力格先生进行介绍。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代表锡林郭勒盟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向关心、支持、帮助锡林郭勒盟政数事业改革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就今年以来我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工作情况作一介绍。
盟委、行署高度重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决策部署,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按照自治区政数局部署要求,盟政数局对每一个一件事都建立了“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的推进机制,采取“日跟进、周调度、月通报”制度,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推动高频事项快速落地,力争使每一件事办理方式多元、流程最优、材料最简、成本最小,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和群众的便利度。经过集中攻坚,“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累计产生办件3.6万件,办理环节压减83%,申请材料压减64%,跑动次数压减83%,办理时限压减70%,困扰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繁、办事慢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贡献政数力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做法:
一是找准“关心事”,谋划实施一批“一件事”。从便民利企角度,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推动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面推行“一次告知、多表合一、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集成式办理新模式,最大程度提升服务质效。从企业端看,围绕准入准营、经营发展、注销退出等企业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完成了企业信息变更、开办运输企业、开办餐饮店、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信用修复、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企业注销登记8个“一件事”;从个人端看,围绕出生、入学、生活、退休等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完成了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社会保障卡服务、残疾人服务、退休5个“一件事”。在全面完成自治区要求的重点事项基础上,我盟积极推动本地特色“一件事”改革,梳理上线具有锡林郭勒盟特色10个“一件事”,完成了“四减”目标,累计产生办件23万余件。
二是坚持“高效办”,着力打通“一件事”堵点。在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过程中,我们聚焦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围绕流程、时效、数据三大基础性工作进行优化升级,力争提供更高质量的便捷服务。首先是坚持改革引领。对办理业务流程进行重构,最大程度优化前后置环节、精简办事材料、压减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切实推动政策、业务、系统协同发展。比如,“健康证办理”一件事方面,办事群众只需通过“蒙速办”APP和小程序上传2寸免冠照片,即可往体检机构进行体检并通过一体化平台进行审核,体检合格后即在“蒙速办”APP个人电子证件卡包自动生成电子健康证,群众无需再到体检机构领取纸质健康证,真正做到“只需跑一次”。其次是坚持数字赋能。扎实推动数据赋能政务服务,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中,依托“一件事一次办”“云端锡林郭勒”等平台,实现了企业群众最少信息填制、基础数据自动填充、部门之间联动共享等目标,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比如,“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办理”一件事方面,全区仅锡林郭勒盟实现了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安部门“并联审批”,实现了“无犯罪记录证明”“驾驶证”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核查,全流程最长仅需3个工作日即可办结,大幅提升了办证时效。最后是坚持融合集成。推动实现“线下进一窗、线上进一网”全链条集成协同审批,在内蒙古政务服务网和“蒙速办”移动端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让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依托全盟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433个“综合窗口”,提供无差别服务。
三是聚焦“满意度”,完善提升“一件事”服务质效。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获得感作为我们改进工作、提升服务的重要标尺。拓宽意见收集渠道,利用12345热线、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问卷等渠道,广泛征集企业和群众意见建议,精准掌握企业和群众的实际办事需求。采取主动“找茬”方式,推动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立足用户视角,切身体验“一件事”办理流程,在体验中找问题、补短板、优流程、提效率。建立问题整改机制,及时印发“优化清单”,将收集整理好的120余条意见建议及时转换为具体工作措施,不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下一步,盟政数局按照自治区政数局安排部署,持续巩固已有成效,积极探索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高频、复杂的“一件事”高效办理,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同时,也真诚希望广大媒体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政数事业改革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感谢斯琴毕力格先生的发布。
下面进行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报所在媒体名称。
问题:前面提到,我盟积极推动本地特色“一件事”改革,那么,我盟具体梳理上线了哪些本地特色“一件事”,在本地特色“一件事”改革中“四减”成效怎么样?
请斯琴毕力格先生回答。
答:按照自治区“5+8+3+N”工作要求,结合锡林郭勒盟特色,梳理上线了“宅基地审批”“设施农业用地备案”“创业”“健康证办理”“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办理”“电力接入”“充电桩报装”“牛羊肉产业”“乳产业”“白酒产业”等10个“本地特色一件事”,累计产生23万余办件。跑动次数从原来的69次减少为现在的10次,跑动次数压减86%;办理环节从原来的145个环节压减为现在的33个环节,办理环节压减77%;办理时限从原来的358天压缩为91天,办理时限压减75%;申请材料从原来的224份材料减少为76份,申请材料压减65%。有力推动政务服务从“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让更多事项实现集成办、高效办,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锡林郭勒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锡林郭勒盟保障和改善民生主题新闻发布会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