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并明确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近年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锡林浩特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全力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用实际行动把总书记嘱托落在实处。
生态是锡林浩特市最大的责任、最大的价值、最大的潜力。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是全市上下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族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为主线,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奋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双赢”,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保生态、优环境,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十年来,全市连续实施了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同步全面开展了春季禁休牧工作,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较10年前提高了3个百分点。实施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国家试点项目,成为全国精选的18个典型案例中唯一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草原生态修复项目。这一项目打造出的“中国模式”,也成为了联合国向世界推荐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草原生态修复样板工程。自然保护地管理亮点突出,锡林河湿地公园创建为全盟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白银库伦牧场和毛登牧场入选国家草原公园试点,锡林郭勒草原火山地质公园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城市防护林建设、锡林湖湿地生态水系治理工程、30公里绿色景观长廊、40公里环城生态防护林带等一批生态保护项目工程全面建成,形成了“城中有绿、绿色环城”的景观防护体系,为高质量发展铺就了绿色底色。
转方式、调结构,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
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突出抓好牛、马、羊等特色主导产业,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8.7%。“减羊增牛”成效显著,羊存栏压减47.08万只,牛存栏增加4.6万头,新增肉羊核心群125群、肉牛核心群10群。全面落实奶业振兴计划,建成全区最大的娟姗牛养殖基地2处,实施地方特色乳制品加工标准化试点19家,伊利高端奶、安慕希等项目顺利投产,年牛奶加工量7.67万吨。现代马产业加快发展,马匹存栏达到2.34万匹。出台草饲羊扶持政策,本地羊源就地加工率达74%,精深加工率达65%。实施高标准农田4.4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超额完成上级任务。自治区第一批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和肉羊产业集群项目加快实施,全市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1家、龙头企业达到37家。
强产业、激活力,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保持15%以上增速,工业经济总量保持全盟前列。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特高压配套的4个火电项目、5个风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电力生产能力达到240亿千瓦时以上,处于全盟首位、全区前列;全市煤炭产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原油产量60万吨以上,有力保障了本地及周边地区能源需求。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成为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引进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4个,提标改造商砼企业8家、砖厂4家,循环经济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工业固废处理场、工业蒸汽管网项目顺利建成。
夯基础、补短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102.2亿元,较2012年增长145.7%,总量和增速居全盟前列。网红带货、直播经济等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电商销售额累计完成28.7亿元。培育快递企业14家,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10.8%。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旅游重点项目12项,举办大型文旅活动23项,“中国马都草原明珠”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与日俱增,累计接待游客39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亿元。康养、教育、家政等新兴消费发展迅速,天一家政入选“家政服务业领跑者计划行动”。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锡林浩特市上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在广袤的北疆大地上描绘着更加壮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