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一季度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29.8万吨,其中进口29.6万吨、出口0.2万吨,完成进出口货值0.204亿美元,进出境人员10419人次,进出境车辆10346辆次,达到口岸开放以来货物进出口同期历史最高。增设1套临时智能卡口和1处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扩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12.2万平方米,口岸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总面积同比增长307%。货运通道、智能卡口、联检区维修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建海关检查系统配套(货运H986)项目顺利启动……这是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交出的一季度新答卷,也是东乌珠穆沁旗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的新实践。
作为边境口岸城市,近年来,东乌珠穆沁旗按照“深化协作、内外联通、扩大开放”的原则,充分利用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优势,与蒙古国积极开展经济、文化、旅游、教育、医疗、森林草原防灭火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双边往来向更高水平迈进。
东乌珠穆沁旗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自治区向北开放重大部署,充分发挥好口岸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打通通关保畅的“堵点”“断点”,扎实推进铁路口岸申报前期工作,全面完善公路口岸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加快推进智能卡口、三进三出货运通道、货车查验系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客货分流提档升级和全面智能通关。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启动实施煤炭仓储、百万吨储煤基地、煤炭物流项目建设,扩大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进口,重点培育落地加工、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外向型企业,全面提升口岸过货量和产品附加值,力争全年进出口货物量和贸易额取得历史性突破,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实现“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真正推动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做大做强。
“恢复货运直通以后,大大节省了我们企业的时间成本。今年,我们有信心将货运量做到200万吨。”内蒙古利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自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恢复通关以来,东乌珠穆沁旗全面落实口岸保通保畅工作措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建设为抓手,推进各部门、各地方信息共享,提升口岸快速通关信息化管理水平,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增强通关即时服务效能,结合实际推出了备案继承、延时验放、精准布控和迅捷查验,实现“快审、快查、快验、快放”,促进了口岸进出口提质增效。
沿边口岸不仅是“过货通道”,还是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东乌珠穆沁旗基于区位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聚力抓好招商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商气、拢人气,全面提升全旗经济发展水平、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定印发《东乌珠穆沁旗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组建了对外开放、现代能源、绿色畜产品、现代服务业4个重点产业招商专班10条产业链,策划包装总投资约135亿元的27项重点经济合作项目。今年以来,东乌珠穆沁旗委、政府领导带头赴北京、上海、杭州、青海、呼和浩特、通辽等地开展招商洽谈10余次,邀请多家实力强、意向足的公司进行座谈对接,累计洽谈项目46项,全力对外推介东乌珠穆沁旗口岸、资源、服务等招商优势。实现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项,累计签约金额9.2亿元;新落地项目5项,计划投资13.38亿元;新开工项目4项,总投资6.3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2亿元。全力做好存量企业服务工作,做好目标企业跟踪服务、签约项目跟踪问效、承诺政策跟踪兑现。组织全旗20余家外贸企业参加全国、全区外商投资及外贸业务培训,进一步帮助外贸企业了解最新外贸政策。全力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发展,积极建设跨国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国际合作,计划于今年7月份举办“中蒙博览会——2023珠恩嘎达布其国际商品交易会”,11月份组织旗内各类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开放创造机遇,开放引领未来,东乌珠穆沁旗将全面聚焦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变理念、创新思维,想方设法“走出去”,千方百计“请进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扎实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用实干担当书写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