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旗县动态

多伦县:林下赤芍种植,奏响生态富民新乐章

发布时间:2025-05-26 08:30   来源:多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清晨,阳光透过茂密林间洒落,多伦县蔡木山乡草原站林下赤芍种植基地内,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里,是多伦县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曾经风沙肆虐,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多伦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过林下赤芍种植项目,将中药材种植融入防沙治沙工程,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之路,擦亮了生态种植特色产业的名片。

  “多伦县现有林地200余万亩,林下种植可用林地达80余万亩。在林间种植赤芍,能够有效避免土壤流失,起到防沙治沙的作用。”内蒙古银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介绍道,“赤芍是多伦县的本地药材,品质好、药用价值高。去年,多伦赤芍获得了道地药材认证。现在我们不仅推广林下赤芍种植,还为有种植意愿的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目前,该公司赤芍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公司建立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林沙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创新“治沙+种植+扶贫”的生态产业模式,形成林下种植带动乡村振兴的立体产业发展模式。

  55岁的带队工人郭景山一边熟练地清理着林间的杂草,一边对记者说道:“咱是本地村民,今年是第二年在这儿干活了。这儿的活儿不赖,每天能挣200元,从4月份开始,能一直干到10月份。这收入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关键是还能照顾家里,一举两得。”林下赤芍种植,不仅让郭景山这样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我们种植的赤芍,全程使用有机肥,除草全部依靠人工或机器,坚决杜绝农药化肥,确保达到绿色食品种植标准,避免药材还没到病人口中就变成了带毒药品。”张银语气坚定地说道。得益于这种高标准的种植方式,多伦赤芍品质上乘,是名副其实的道地药材,其芍药苷含量高达6.1%,远超国家药典标准。

  如今,赤芍产业在当地蓬勃发展,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完整的产业链延伸。该公司积极创新,开发出了芍药花茶、芍药蜜等特色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多伦县将于6月份举办“赤芍花节”,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多伦县,林下赤芍种植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奏响生态富民的新乐章。这片曾经风沙肆虐的土地,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