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明亮灯塔,锡林浩特市以“四优举措”,绘就营商新画卷。
一、以政务“优服务” 赋能发展“加速度”
锡林浩特市始终坚持以政务“优服务”为重要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跑出发展“加速度”。聚焦“高效办”,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申报、受理、审批和反馈,真正做到“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无需再东奔西走,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大部分事项的办理。例如,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通过整合审批流程,将原来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平台办理,审批时间大幅压缩,最短的简易低风险审批时限仅需3个工作日,一般社会投资备案项目仅需25个工作日,目前为自治区最优审批时限,大大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推进速度,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锡林浩特市“企业专区”建立了盟市两级联动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咨询引导、业务办理、企业接待、洽谈签约、综合调节、帮办代办等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无窗口、肩并肩”服务。自设立以来共服务企业8009家,办件 8009件,其中增值化服务19402件,刻制公章19212件、公正 122件、企业信用修复68件。
二、以跨域“优体验” 赋能业务“高效率”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员和企业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异地办事的需求日益增长。锡林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在硬件设施和事项配置上,设置“全区通办”窗口,完成事项配置,为业务开展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条件。其次,在业务办理模式上,依托自治区“综合一窗受理”平台,发挥系统优势,实现全区政务服务大厅异地代收申请材料、网上定向流转业务数据,构建“一次提交申请、一窗全程代办、全区协同通办”模式,打破地域壁垒。此外,还注重强化政务服务体系的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搭建起连贯畅通的业务办理通道。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李女士异地注册营业执照,从提交申请到审批完成仅用半日,还通过邮寄送达,充分体现了“全区通办”服务模式的高效与便捷,极大提升服务便捷性与满意度。2025年以来,锡林浩特市公安、税务、人社、医保等部门共办理“全区通办”业务68091件。
三、以信用“优氛围” 赋能市场“稳运行”
锡林浩特市以信用修复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方式,取得显著成效。严格依据《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创新送达机制,全面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处罚相对人能及时、准确掌握信用修复关键信息,激励其主动纠错、重塑信用。同时,组织力量深入梳理近三年行政处罚目录清单,精准筛选出255个符合修复条件的失信主体,为后续工作锚定清晰目标。目前,255个失信主体已全部完成信用修复,减轻经营主体负面影响,重回健康发展轨道。此外,搭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多方数据以实现信用信息高效流通。依托“法律七进”,借助“3·15”“12·4”“信用宣传月”等重要宣传日,结合反电诈等活动普及信用知识,增强市场主体诚信意识。
四、以就业“优发展”,赋能用工“减成本”
锡林浩特市完成标准化零工市场建设,通过线上线下采集、发布形式整合分散信息,提供劳务援助,累计征集用工岗位13238个,成功招聘9638人;不断发力于专业化线上平台,升级改版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与服务功能,359天不间断更新,全年累计发布大量招聘信息、政策解读等,提供众多全职和零工岗位;完善特色化15分钟就业圈服务,依据因地制宜等原则在3处德克隆商超建立服务圈并投入使用,配备设施设备和宣传手册,以企业服务为抓手增强站点与企业粘合度,实现求职者与企业用工双方共赢 。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全力助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