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锡林郭勒盟迎来了上万只南归的候鸟,它们在这里停歇觅食,良好的生态成为候鸟理想的迁徙补给站。作为我国草地类型和植被种类最为齐全的草原地区,锡林郭勒盟2.7亿亩草原已经成为280余种野生动物适宜的栖息地。当地盯准绿色发展,解锁生态密码,吸引来了60余种国家一级、二级野生动物繁衍生息,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今年夏季6只体型健硕的蒙古野驴在牧民萨仁苏和家的草场上安了家,它们以敏锐的视听觉和嗅觉观察着周围,由体壮且经验丰富的雄驴当头驴带领家族成员外出活动,清晨它们出动前往水源地饮水,在草原上觅食、休息,成群结伴地在草原上驰骋,为苏尼特草原增添了生机。
苏尼特右旗乌日希勒图嘎查 牧民萨仁苏和:“有了这个雨水以后,它们会自己来饮水,我偶尔出去看一下在不在,最近十来年也没长过这么好的草,今年是也是水和草的好年。”
在苏尼特右旗都呼木嘎查一只离群的蒙古野驴却没有落单,它与当地牧民家的马群为伴,同它们一起悠闲地觅食,看着适应了在这栖息的野驴,牧民浩比斯哈拉图打算也给它准备一份过冬的草料。
苏尼特右旗都呼木嘎查 牧民浩比斯哈拉图:“3月份来的,一开始不合群,马和牛都惊跑,后来慢慢就好了,现在都习以为常了。”
蒙古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每年冬季食物缺乏时,这群野驴会迁徙到牧民家的草场上。由于今年当地生态恢复显著,草场盖度从往年不足15%提高到了30%。夏秋两季他们持续栖息在这里,与牧户家的牲畜共享苏尼特草原。
苏尼特右旗公安局额仁淖尔森林公安派出所 副所长呼格吉勒图:“我们加强野外动物栖息地的巡护巡查,注重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引导广大牧民群自身做起保护野生动物,共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锡林郭勒盟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春秋两季,大量候鸟来这停歇、繁衍、栖息,上万只水禽分散在470余处宽阔的湖泊水域游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的黄羊、金貂、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黑鹳等,陆续出现在这里。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锡林郭勒盟目前分布着280余种陆生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0余种,这也成为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
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 副局长薛万武:“经过多年努力,通过加快实施‘三北’六期工程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项目、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工程,全盟林草植被盖度进一步提高,林草湿荒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系统性明显增强,为野生动物构筑起良好的迁徙通道和重要栖息地。”
锡林郭勒盟有2.7亿亩草原,分布着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是我国草地类型和植被种类最为齐全的草原地区之一。当地盯准绿色发展解锁生态密码,10年间累计完成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2300多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了45.08%,提高了22个百分点;湿地水域增加至1300多万亩;森林达到1030万亩。多元化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使生物量逐年上升,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 副局长薛万武:“我们聚焦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维护好锡林郭勒草原生物多样性中努力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建设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再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