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盟委、行署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把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极其重要位置,持续推进特色矿山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全力提升锡林郭勒盟地区矿山突发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截至目前,全盟已拥有9支通过自治区考核定级验收的专职矿山救护队,2支正在建设。已建成的9支专职矿山救护队中,包括煤矿救护队6支、非煤救护队2支、具备煤矿和非煤双重救护资质的救护队1支。从救护队数量上看,两年间,全盟新增及在建队伍较2021年增加1倍多。
近年来,针对矿山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专业救援队伍数量少、服务半径大、无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等实际问题,盟委、行署构建“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以强化关键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为抓手,根据全盟实际情况,依托苏尼特金曦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西乌珠穆沁旗华润五间房煤矿、乌拉盖鲁新煤矿、中铁资源苏尼特左旗芒来煤矿等具备一定实力的国有或规模较大的企业承建矿山专业救护队,按照队伍组建单位申报、行业主管部门推荐、自治区专家现场评审等程序,将场地设施建设基础较好、救援力量配备合理、装备物资保障有力、队伍管理规范、专业处置能力达标的队伍认定为专业矿山救护队,并在管理、培训等队伍建设方面给予指导,全力打造矿山救援专业队伍,不断健全救援力量体系。
目前,锡林郭勒盟已从原来平均每支救援队伍负责13—14户矿山企业,减少到现在的7—8户;已建成的9支队伍分布在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苏尼特左旗、镶黄旗、多伦县等地,加上阿巴嘎旗在建的2支队伍(南北各一),较2021年的分布旗县数量翻了一倍,不仅填补了锡林郭勒盟西部地区矿山救援力量建设的空白,还令最远救援距离从过去200公里左右缩短到如今基本维持在100公里以内,有效提升了抢险救援出动速度,形成更合理的救援力量队伍布局。
多下先手棋,多打主动仗,建立协调监督机制,持续提升救援能力。盟行署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指导盟应急管理局和盟能源局制定出台《锡林郭勒盟矿山救护队救援范围划分方案》,通过把签订矿山救援协议列入年度复工复产必要条件,协调监督各矿山和救援队伍严格按照划定的救援服务范围签署救援协议并切实履行协议;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进行联合演练,加强不同救援力量间的交流,提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一专多能”综合救援能力;各矿山救护队按时参加自治区每年统一开展的培训,目前9支队伍已经全部通过2023年自治区培训考核,累计培训300余人;盟应急管理局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历年累计调拨配发资产约800万元。目前9支矿山救护队已配有39辆各类型救援车辆,300余台2H、4H正压氧气呼吸器等各类基本装备及急救器材,并确保装备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为打好立体保障“组合拳”,做到顶层设计抓规范、具体实施有保障,锡林郭勒盟围绕自治区相关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三年行动落实方案(2022—2024年)》,整合利用现有优质应急资源,强化应急准备,加强实战演练,保持救援队伍处于临战状态、抢险物资应备尽备,持续提升全盟专职矿山救护队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在推动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紧急救援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有救护中队编制基础上,增建1—2支不少于9人的小队,已达到自治区级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标准。
“2021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坚持统筹谋划,合理布局,以更大力度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全面提升地区矿山突发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矿山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盟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