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医疗保障局自成立以来,始终关注群众医疗保障服务需求和现实情况,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医药采购改革常态化制度化的目标要求,充分运用医药采购平台、不断完善配套管理体系、扎实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阳光采购、着力减轻患者和社会医药费用负担。
落实政策夯实基础
集中带量采购成效更显著
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认真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持续跟进国家及省际联盟组织的历次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接续采购工作,不断扩大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覆盖面。2023年,组织锡林郭勒盟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执行口腔种植体、骨科脊柱类、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人工关节等18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
组织锡林郭勒盟医疗机构落地执行三明联盟组织的2批27个品种低值医用耗材集中联采结果;
组织锡林郭勒盟医疗机构精准自主填报国家第九批集采药品、中成药、眼科及骨科、体外诊断试剂等18类药品和医用耗材报量。
截至10月底,全盟定点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网上采购金额为58280.51万元,其中:药品网上采购37793.09万元、采购参与率96.79%、网采率98.96%;医用耗材网上采购20487.42万元、采购参与率67.30%、网采率83.01%。全盟134家医疗机构完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24批次437个品种,采购金额6408.42万元;17家医疗机构完成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20批次,采购金额1856.05万元。
加强监管规范服务
药品耗材供应保障能力更稳固
一是协议管理树红线,切实规范采购行为
将网上采购和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服务协议内容,明确医疗机构未按要求落实药品耗材采购政策处理举措。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委托配送协议审核监管,
截至10月底,审核完成全盟156家医疗机构2033份19388项医药采购配送协议。通过明确刚性底线,将集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稽核、协议管理、专项治理、行政监管全过程,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履约尽责,确保从规则上保障集采政策严密有序落实落地。
二是专项治理立机制,推动完善政策措施
重点围绕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政策,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报量、采购、入库、使用情况,非中选产品和同类可替代产品采购使用情况及线下采购情况等内容持续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专项治理检查,全面排查发现问题,优化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专项治理成效,不断提升医疗机构参与率和药品耗材网采率,着力提高集采产品报量准确性,强化落实优先使用中选产品,推动全盟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阳光采购工作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截至10月底,已对全盟156家医疗机构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专项治理检查工作。
三是准入退出有弹性,优化增强配送力量
建立医药配送供应保障增补和考评退出机制。常态化开展配送企业增补工作,对在全区其他任一盟市拥有配送权限的药品耗材配送企业采取简化程序增加配送权限,即时提交材料,即时审核通过;对在全区其他盟市均无配送权限的药品耗材配送企业统一进行增补工作。
对长期未产生配送业务的配送企业取消锡林郭勒盟配送资格。通过加强配送企业准入退出管理,不断提升配送服务质量,确保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配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四是多措并举提质效,共建共享改革红利
多次组织医疗机构和配送企业开展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全力构建医疗机构和配送企业沟通平台,及时解决采购配送业务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提高配送工作效能。对存在拒绝配送、拖延配送、局部配送的配送企业进行集体约谈,做好网采药品耗材配送保障工作,满足锡林郭勒盟医疗卫生机构临床需求。
截至10月底,共计约谈40家药品耗材配送企业。多角度、分层级、全方位持续开展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培训宣传,积极做好政策解读,提高各方工作人员政策水平,确保临床医生知晓集采产品种类、价格、供应情况,正确引导参保患者使用集采产品;实时宣传参保群众临床使用案例,形成良好舆论氛围,树立集采工作惠民利民广泛共识。
从用于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成形手术耗材每套平均价格从2.7万元下降至1100元左右、降幅达96%到治疗甲型流感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平均降价83%、常用降压药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降价48%,集采改革政策红利不断更多更公平惠及着广大人民群众。
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医疗保障局将进一步落实集中带量采购和阳光采购政策,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配送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降低定点医疗机构资金成本,减轻群众就医购药资金负担,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障人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