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总投资2亿元的明阳锡盟高端智能制造叶片项目开工建设,投产后将形成年产百米以上叶片300套生产能力,预计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
9月20日,中船风电(锡林郭勒)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首期年产1000套高端风电电控系统、1000台6—8MW风电发电机、500套偏航变桨齿轮箱总装、400万千瓦锂电池储能系统总装及风电智慧运维保障中心等5个项目入驻。
9月26日,三一锡林郭勒零碳智造产业园在苏尼特右旗开工,建设150米陆上风机叶片生产线两条,不仅实现了全盟风电装备高端制造新突破,也填补了国内超长叶片生产空白。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三个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国内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何以纷纷选择到锡林郭勒投资?
锡林郭勒盟“风光无限”,属于全国少有的Ⅰ类优质风光资源区,可利用资源分别占内蒙古的1/3和1/6,可开发利用规模6000万千瓦以上。近年来,锡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锚定“五大任务”,扎实推进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盟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1448万千瓦,成为内蒙古率先建成千万千瓦级绿电基地的盟市。年发绿电300亿千瓦时,居全区之首。
依托优质的资源、丰富的绿电,锡林郭勒盟坚持以市场引项目、以龙头育产业,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和汇聚了明阳智能、上海电气、海装风电、金风科技、运达风电、远景能源、中船、三一等一大批能源装备制造领军企业投资兴业,带动和引领全盟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崛起,风光储氢装备制造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
全产业链配套能力走在全区前列。全盟现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共有12户,其中主机企业6户、叶片企业1户、塔筒企业2户、基座企业1户、机舱罩企业2户,基本形成了以风电主机为主,叶片、塔筒、机舱罩、锚栓等零部件协同配套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2022年,全盟风电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锚栓的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100台、600套、600套、700套,预计到2024年锡盟总体将形成年产风电主机3000台、叶片2500套,以及年产发电机、齿轮箱、铸件、塔筒、锚栓、结构件、频率器、主控系统、偏航变桨控制系统等制造能力1000台套,产业配套能力全面提升,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基本成型,中船、金风、明阳、远景等链主企业地位进一步巩固,着力打造“辐射三北、面向全国”的锡林郭勒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大基地。
风电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全盟风电装备制造业可生产风机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锚栓等整机的全部主要部件,尤其是风机主机型号齐全,产品型号覆盖3——8MW,风机叶片包括90米、92米、93米、95米、97米、99米等多种型号,适时根据市场需求延伸叶片生产型号。装备制造产业链逐步壮大完善,产品销售不但辐射乌兰察布、赤峰、通辽、呼伦贝尔等周边盟市,还远销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省份,区域竞争优势明显。
风机主机产能、产量居全区之首。2022年,全盟规模以上风电主机生产企业达到4家,分别是明阳新能源、海装风电、上海电气和金风科技,规模以上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年生产能力为2100台、主机产量为1050台,风机主机产能、产量均居全区之首。
今年5月,锡林郭勒盟发布了《绿电和风机装备制造指数白皮书(2022)》,预计2025年,全盟绿电装机将达到2500万千瓦,成为全国地级市首个“绿电三峡”,建成新能源+风电(光伏)装备产业链、氢能产业链、储能产业链+能源运维服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