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盟民族事务委员会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工作等相关内容。
创建示范盟工作自2022年5月26日启动以来,盟委、行署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有力推动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锡林郭勒盟立足“以点带面”的创建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阵地支撑,加快推进“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共创共建共享格局建设,积极打造锡林郭勒盟民族团结进步的“金名片”,打造以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主题的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模范长廊,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示范带。同时,推进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草原之子”廷·巴特尔、“三千孤儿入内蒙”为载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制作课件、完善展陈,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基础。
今年以来,锡林郭勒盟授予全盟38个集体“全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授予64名个人“全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截至目前,全盟有4个单位(地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地区),44个单位(地区)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地区),命名140个盟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地区);先后有506个集体、900名个人被评为国家级、自治区级、盟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打下坚实基础。
锡林郭勒盟还创作推出一批有形有感有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文化建设始终。通过建设文化场所、开展文体活动、创作文艺作品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弘扬中华文化,着力打造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在北京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内蒙古体验区锡林郭勒盟展演活动,采取“线下沉浸体验+线上宣传推广”模式,通过毡绣、沙画、金银錾刻技艺、灯笼、蒙医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出和乌兰牧骑队员的精彩演出,充分展示了锡林郭勒盟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时代新风貌。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创作推出话剧《天边的草原》、音乐剧《草原之子——廷·巴特尔》、歌舞剧《额吉淖尔》《三千孤儿》等文艺作品。实施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彰显中华文化视觉形象项目50个,建成主题展馆、基地、公园等35处,切实画好示范盟创建全景图。
锡林郭勒盟在积极探索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中,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打造一批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试点。加快建设农村牧区“民汉合住”一体化综合性养老服务园区,扎实推动原民族语言授课幼儿园实行“民汉合园”,积极推进79所普通学校和35所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结对共建”。以社区为切入点深入细致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着力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