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坚持“高、早、实、优、智”五步走,在“冬病夏治”、智慧赋能、精准监测、服务保障上持续下功夫,巩固提升“温暖工程”成效,推动城镇供热保障能力与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群众供热诉求量较2023年度采暖季减少了61%。
一、提“高”站位,压紧压实责任
盟委、行署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专题督导,采取督办通报、调研指导、督导检查等方式,压紧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迅速摸排供热领域短板弱项,制定实施方案,研究谋划工程项目清单。
二、及“早”谋划,强化组织保
锡林郭勒盟第一时间出台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排查整改、设施检修维护等10项重点任务,结合各地供热期存在的问题及短板弱项,制定实施了45项工程举措,供热期前完成新建改造供热管网401.6公里、换热站113座、热源锅炉2台,新增上网面积370.9万平方米,9个地区实现了管网互联互通,惠及334个住宅小区。
三、扎“实”推进,有序实施“冬病夏治”
科学合理制定检维修计划,扎实有序组织实施供热“冬病夏治”检修维护工作,9月底前全面检修完成了锅炉(机组)、管网、换热站、阀门井等设施,补齐供热管网设施的短板弱项。对建成年代早、设备老化严重、群众投诉集中的76个老旧小区进行了供热设施改造,惠及老旧小区居民6800余户。此外,各地均提前2-7天开栓启动供暖,让广大群众提早感受到“温暖工程”成效。
四、做“优”服务,提升运行保障能力
率先制定出台了《锡林郭勒盟城镇供热单位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关于建立全盟城镇供热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加强供热行业监管,严格准入退出机制,规范城镇供热企业市场行为。各地设立并公布了政府、住建部门及供热企业的供热抢修服务及监督投诉电话,力争在群众拨打12345热线电话前解决群众诉求,推动群众投诉后被动处置向事前主动发现转变。建立城镇供热领域“未诉先办”工作机制,完善供热服务公示、首问负责、投诉处理等制度,不断提升供热服务质量。加强与政数部门的协调联动,修订完善12345热线知识库,建立供热类诉求工单周调度、督办回访机制,高效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五、数“智”赋能,提高预警监测能力
依托锡林浩特市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平台建成了全盟智慧供热综合管理平台,全盟643座换热站供回水温度等数据全部接入平台,建立了全盟模型化供热预警调度机制,制定了室外温度与供热温度曲线图,提前研判、及早预警,为供热预警调度提供基础保障。上一采暖季两次启动极寒天气预警响应机制,日平均受理工单同比下降了86%。在全区率先建立供热监管平台预警信息“一小时”响应机制,通过及时响应预警,快速高效处置问题,在群众诉求产生前解决供热系统的短板弱项,提升全盟供热系统智慧化水平。各地因地制宜安装居民室温在线监测设备1.1万台,通过盟、旗、企业三级对居民用户室温实时监测,提前发现供热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减少群众投诉率,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