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锡林郭勒盟以“金融赋能助企兴业”为牵引,创新构建“政银企命运共同体”联动机制,聚焦实体经济融资难、政策落地堵点等核心问题,通过盟旗两级协同、资源精准匹配,探索形成制度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模式,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搭建诉求直通平台,实现政企服务“零距离”
以“政企同心恳谈会”为载体,发改委、市监局、政数局、工商联等多部门联合建立“问题台账”分级转办机制,分类化解企业用地审批、商标维权等高频诉求,确保问题闭环管理。同步开展地理标志保护、合规经营等专题培训,推动政策直达企业,政企沟通效率显著提升。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打通融资堵点
西乌珠穆沁旗推出政银企交流数字化平台,实时征集企业需求。5家银行发布定制化信贷产品,多渠道对接企业需求,促成蒙硅科技等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1千万元融资意向,精准破解中小微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难题。
深化长效对接机制,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阿巴嘎旗建立“银企对接”常态化机制,动态收集企业融资需求及银行产品信息,实现双向精准推送。针对畜牧业、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4家银行推出“季节性贷款”“项目周期贷”等差异化产品,惠及20余家中小微企业。同步引导企业提升信用评级,推动地方经济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
从政策红利精准推送到融资需求高效对接,从单向资源输送到双向需求匹配,这一实践不仅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更探索出边疆地区金融改革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的“锡林郭勒方案”。随着政银企联动机制持续深化,金融“血脉”与产业“肌体”良性互动的振兴画卷正加速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