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这十年”第五场新闻发布会
   “锡林郭勒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场——全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召开“锡林郭勒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场——全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盟农牧局副局长焦建瑜,盟品牌建设促进中心品牌建设科科长宝音德力格尔介绍近十年来,我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及经验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内蒙古日报驻锡记者站、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驻锡记者站、锡林郭勒日报社、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

  首先请焦建瑜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也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盟农牧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近十年锡林郭勒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整体思路与新闻界的朋友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交流。

  一、全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近年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实施乡村牧区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激发农村牧区发展活力,加快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保持了农牧业经济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农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更为稳固。

  我盟立足草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牧业发展,充分发挥肉牛、肉羊主导产业资源区位优势,不断增加优质农畜产品供给,全面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牧业年度,全盟牲畜存栏1342.8万头只,其中肉牛存栏达到197.5万头肉羊存栏1110万只,畜牧业“一区一带”产业格局和良种肉牛全产业链框架基本形成。2021年,全盟肉类总产量达到29.1万吨,2012年增加3.5万吨,其中牛肉产量14.4万吨、羊肉产量12万吨。 

  一是做大做强肉牛肉羊产业。2016年开始实施“减羊增牛”战略,累计落实专项扶持资金5亿元,引进优质良种肉牛10.5万头,逐步扩大良种肉牛规模,肉牛存栏增加到197.5万头,较2012年增长86.1万头,二代以上西门塔尔牛比重达到68%。全盟安格斯高端肉牛养殖规模达到10万头,居全区首位。2017年以来,投入各类扶持资金2.5亿元,引进培育了蓝旗顺鑫鑫源、白旗额尔敦塔拉牛业等一批肉牛养殖、育肥、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盟千头以上肉牛育肥场达到12处,肉牛加工能力达到15万头。肉羊产业主要在选育提高、品牌营销上下功夫,重点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建设“锡林郭勒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和苏尼特右旗启动实施国家草原肉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锡林浩特市现代肉羊产业园项目获得全区第一批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创建资格。 

  二是大力培育传统奶制品产业。实施奶业行动计划,2019 年以来累计投入1.28亿元,实施了中小奶畜养殖场提升改造、特色奶食品加工标准化改造、饲草料收储等项目,传统奶制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盟年产奶量约50万吨,获得SC认证的传统奶制品企业达到18家,传统奶制品小作坊704家,年销售额达到7亿元,从业人员6万余人“锡林郭勒奶酪”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三是做精马、骆驼特色产业。围绕“中国马都”建设,大力挖掘马文化旅游,推进马产品开发加工及市场开拓,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启动实施蒙古马保护工程,建设保种场1处,保护蒙古马家系15群,鉴定保护蒙古马3040匹。成立了蒙古马保种基地、乌珠穆沁白马保种基地和阿巴嘎黑马保种基地。全盟年产鲜马奶5000吨左右,现有马奶生产企业3家、季节性马奶加工牧户262家。2021年牧业年度,全盟马存栏达到24.3万匹,较2012年增长10.9万匹。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驼产业。2021年牧业年度骆驼存栏达到1.4万峰,较2012年增长1800峰为高附加值驼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坚持“稳粮优经扩饲”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马铃薯、有机蔬菜、油料和饲草料等种植基地,逐步调整传统种植业,不断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全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2011年的339.2万亩增加到2022年的389.9万亩增长15%粮经饲比重2012年的66:1816调整为2022年的711910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盟粮食总产量由2011年的30.15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47.6万吨,增长57%。2019年以来,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3.8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二)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积极成效,为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现代育繁体系逐步形成。我盟优势畜禽品种有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察哈尔羊和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等32个品种,其中地方品种9个、引进品种18个、培育品种5个;全盟建成肉羊国家核心育种场1处,种羊场、扩繁场和核心群累计达到9个、100个、1470群,优质种公羊年供给能力达到3.5万只,2012年增加0.5万只,“种羊场+扩繁场+核心群”良种肉羊繁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建成肉牛国家核心育种场1处、种牛场22处、核心群338群,年生产合格种公牛0.5万头、良种后备母牛1万头,基本形成“核心育种场+种牛场+核心群+养殖户”四级良种肉牛繁育体系。

  二是建立划定保种场和保护区。地方品种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蒙古牛、蒙古马、阿巴嘎黑马等5个品种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全盟共建立划定6个保种场和保护区。

  三是推进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4年“察哈尔羊”被正式命名,成为我盟肉羊优质品种之一。2021年“华西牛”肉用新品种通过审定并命名,并建成华西牛育种场19家,群体规模11320头,占全国“华西牛”育种群体的60%以上,成为“华西牛”培育主要育种基地。连续举办16届全盟良种畜展示、评比、拍卖会,累计奖励资金300余万元。成功承办2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累计成交额达到1100万元。

  四是提升马铃薯育种能力。全盟马铃薯种薯企业21家,种植面积达7万亩以上。2019年,正蓝旗被认定为国家第二批区域性马铃薯繁育基地。打造了内蒙古坤元太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格瑞得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等种薯龙头企业。2016年内蒙古坤元太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自治区发改委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育种及种薯繁育工程实验室”,是我区马铃薯种业中唯一一家拥有省级工程实验室的企业。2022年,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企业研发中心,也是我盟唯一一家入围“国家农作物种业振兴”的企业。

  (三)农牧业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引进和培育了大庄园、顺鑫鑫源、羊羊牧业、额尔敦、月盛斋等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盟产业化龙头企业116家,其中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53个、盟级58个,肉食品加工企业冷藏能力12.3 万吨,日速冻能力1.4万吨,日加工能力20万羊单位。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成立了锡林郭勒盟品牌建设促进中心专项推进全盟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锡林郭勒羊肉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肉类食品行业最具价值影响力品牌、自治区第一批“蒙字标”产品等殊荣。“锡林郭勒羊肉”入选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锡盟被认定为草原肉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1年锡林郭勒盟被中国肉类协会授予“中国生态羊都”称号。

  积极培育农牧业新型经营体系。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积极培育适度规模家庭农牧场,全盟累计认定家庭农牧场3063家、示范合作社达到260家、示范家庭牧场达到500家。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各类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

  (四)坚持绿色发展和底线思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的方针,切实落实免疫、监测净化、检疫监管、消毒灭源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羊痘、炭疽、狂犬病等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内外寄生虫病造成的损失大幅下降,特别是畜间布病疫情逐年下降,非洲猪瘟和牛结节性皮肤病两个新外来动物传染病得到有效应对控制。依法实施动物检疫,加强对饲养、屠宰、加工、经营、仓储、运输、贩运等生产环节的监管,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左右,没有发生重大区域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下一步农牧业发展总体思路

  以建设国家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确保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充分发挥我盟畜牧业优势,推进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畜产品安全供应保障能力。到2025年牧业年度,全盟肉牛存栏达到200万头、天然放牧羊存栏稳定在1000万只,年鲜奶产量达到65万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物质基础,切实稳住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到2025年全盟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6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50万吨。

  第二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问题。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大力开展畜禽保种工程,划定保护区,建立保种场,对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蒙古牛、蒙古马、苏尼特双峰驼、乌珠穆沁白山羊等优良地方家畜品种进行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以高效节水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产学研相结合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加强耕地地力提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现代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品种、多层次的农牧业良种繁育体系。

  第三,筑牢乡村牧区振兴的产业基础。做强做优肉牛、肉羊两大优势产业集群,稳步推进马产业、传统奶食、驼产业、蔬菜、马铃薯及特色种植等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点、线、面”结合、功能有机衔接的乡村牧区产业振兴格局。到2025年,全盟盟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0家,旗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牧场达到2000家、示范农牧民合作社达到500个。

  以上是与各位分享的全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谢谢大家。

  感谢焦建瑜先生的发布。

  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时请介绍一下所代表的媒体单位。

  记者:锡林郭勒羊作为政府主导创建的区域公用品牌,代表了更高品质信誉,那么在保证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个问题请宝音德力格尔先生回答。

  提问问题:锡林郭勒羊作为政府主导创建的区域公用品牌,代表了更高品质信誉,那么在保证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

  为保证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我盟通过建系统、挂耳标、贴标签“三部曲”,建立了产品品控体系。

  一是建设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追溯防伪系统,采用“批次屠宰+按重限额赋码”的方式,在产品生产端加强质量管控,实现溯源信息精准匹配和产品边界的控制。同时,系统通过防伪验证技术,防止市场上仿冒造假,保证消费者利益。

  二是组织品牌授权使用企业实施草原羊追溯工程,与养殖合作社、牧户建立订单合作,为锡林郭勒草原羊佩戴追溯耳标、录入身份信息,全过程纳入追溯防伪系统管理,从源头保证产品品质。2022年,4家品牌授权企业共实施追溯羊21.6万只。

  三是在产品外包装标注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标识,粘贴追溯防伪二维码标签,让消费者可以扫码查询产品溯源信息,输入验证码鉴别产品真伪,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感谢宝音德力格尔先生的回答。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锡林郭勒这十年”主题全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