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这十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砥砺奋进、厚积薄发

  奋力谱写新时代锡盟民族工作新篇章 

  锡林郭勒盟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边疆民族地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核心重地,边境线长1103公里,生活着汉、蒙古、满、回等45个民族的110.71万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劳动生活繁衍、交往交流交融之地。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冒严寒、踏冰雪,亲临锡林郭勒盟考察指导,同各族群众拉家常、话民生。正是在我盟,总书记提出“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殷切嘱托,激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弘扬“蒙古马精神”,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回望十年征程,锡林郭勒盟始终坚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切实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不断把民族工作融入全盟中心工作,扎实推动民族工作全面提质增效,有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持续推动我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民族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格局体系不断优化 

  盟委坚决扛起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始终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牢记“国之大者”,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诠释忠诚担当制度引领达到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先后召开2次民族工作会议,根据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确立了主题主线和工作重心。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精神,盟委也先后召开2次民族工作会议,结合全盟实际,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全盟民族工作。将民族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出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意见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分工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转化为惠及各族人民群众的具体措施,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机制建设实现新突破。扎实推动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建设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和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纳入政治监督台账;纳入巡察监督重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内容,着力构建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组织保障取得新进展。盟、旗两级党委全部成立统一战线领导小组,与民族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一体运行,组长均由党委书记担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健全完善请示报告、职责分工、考核评价等制度,每年年初制发工作要点和任务分解表,推动各单位更好履行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三级网络发挥新效能。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和基层基础建设,13个旗县市(区)党委统战部部长全部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配齐配强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为盟旗两级统战部、民委增设事业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同时,提高盟、旗、苏木三级民族工作经费保障标准。全盟79个苏木乡镇(街道)配齐统战委员,1015个嘎查村(社区)全部配备民族工作联络员,细化岗位权责,推动民族工作基础更牢队伍建设展现新风貌。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推动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常态化、全面化、精准化,坚持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着力打造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持续巩固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构建起全覆盖的宣传教育格局。盟委、行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作为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固本之举长久之策,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全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工程,全覆盖对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党员中心户(农牧业示范户)、教育工作者等开展专题培训。2020年以来,累计培训党员、干部20余万人次。深入开展青少年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七个一”活动,在幼儿园深入开展“立德育苗”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儿童心间。组建盟旗两级宣讲队伍,广泛动员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两代表一委员”、驻村第一书记、“草原学习轻骑兵”等宣讲力量,深入基层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精心组织策划传统纸媒、电视传媒、网络新媒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同心圆”“辽阔草原和谐锡林郭勒”“守望相助等宣传栏目。推出《中国民族·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风采录》增刊及系列短视频报道。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深入人心。持续深化“四史”“五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视觉形象、红色基因传承、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守望相助好家园“五个工程”,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和符号进公共文化机构、基层文化阵地、校园、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城区街道等场所。积极打造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艺术作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积极推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盟民族语言授课义务教育学校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幼儿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育教育覆盖率均达到100%。民族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研实践基地在我盟落地。组建全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人才库。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2020年以来,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50余项。 

  三、全面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大幅提升 

  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上持续用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快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动现代化畜牧业、能源、文化、旅游、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城乡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民生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4年以来,锡盟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9.4亿元,贫困地区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农村牧区贫困面貌得到显著改善,8个贫困旗县和228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实现脱贫。开展全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回头看”专项行动,切实巩固拓展全盟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显著十年期间,共争取国家、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5亿元,实施了727个兴边富民行动强基固边工程项目,重点推进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工程、嘎查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全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更加稳定 

  积极探索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丰硕。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5年发展规划,修订完善测评标准及命名办法,实施盟、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联创,推进创建活动进机关、进苏木乡镇街道、进嘎查村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深入开展盟旗共建、军地共建、企地共建,促进农牧合作、联合创业、合作经营。先后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6个、自治区级46个,命名盟级单位185个。127个模范集体、175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家、自治区和盟委、行署表彰。今年,我盟全面启动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努力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一廊一带四个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在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以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主题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在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以“八进”为抓手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共享示范带;在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三千孤儿入内蒙”为载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连点成线、织线成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体制机制日趋完善。着力构建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大力开展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微活动”。全面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在法律援助、医疗卫生、就业培训、子女就学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 

  五、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全面夯实 

  坚持把民族事务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与时俱进调整完善民族政策体系,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守正创新开展民族工作科学系统评估。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8所双一流高校17名民族学资深学者和专家教授,深入我盟开展民族工作全方位、深层次调研评估,形成了《锡林郭勒盟调研评估报告》,提出可行的工作建议,作为我盟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参考。全面纠偏正向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对标党中央精神,深入检视和反思全民族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全力推进中央第八巡视组巡视内蒙古反馈意见中关于民族工作方面问题、盟委班子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工作落实。全面梳理涉民族工作政策措施,稳妥审慎做好废改立工作,坚决纠正走偏走样。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全盟普法宣传重点内容,着力提升各族干部群众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快推进以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龙头,以旗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骨干,以苏木乡镇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支撑,以基层法务室为触角的“立体化”实体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持续升级“智慧司法”云平台,向各族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有效机制,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民族分裂活动,严密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在依法治理中使民族团结的根基更加牢固、纽带更加坚实。 

  如今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呈现出祖国北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荣发展的亮丽风采,正汇聚起建设现代化锡林郭勒的强大合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盟委、行署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带领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呵护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为实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接续奋斗!

 

 

      记者:5月26日上午,召开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动员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请问我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是什么?  

      锡盟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苏月松  

      5月26日上午,召开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动员会议,全面启动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工作。同时印发锡林郭勒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台账,明确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盟的总体要求、重点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  

      其中,在总体目标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通过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抓提升,自2022年起,在全盟范围内用三年左右时间集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跨越、边疆繁荣稳定发展新跨越,力争把我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  

      在重点工作任务上,结合我盟实际,明确了个方面21项具体任务。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等六个方面。并提出强化理论武装、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共同富裕、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科学稳妥调整相关政策、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等具体任务。这些任务,涉及的方面广、领域多,需要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发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良好局面。  

      记者:请问我盟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过程中,如何创新方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  

      锡盟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苏月松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涉及面广,群众性强,是全党全社会的工作。我们将坚持抓基层、强基础,把创建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在资源分配、力量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情况各不相同,我们将分类指导,找准结合点。党政机关要做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表率,在尽职履职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企业要广泛吸纳各民族员工就业,团结各族员工致力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履行好社会责任;社区要着力构建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和谐共居;苏木乡镇要顺应城镇化发展,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乡村振兴工作推动实现农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学校要把民族团结作为重要课程,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连队要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全面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各宗教活动场所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活动中,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建设好网上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边疆稳固的现实需要。我们将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创新创建载体,拓宽创建广度和深度,重点组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建设工程(即:在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以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主题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在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以“八进”为抓手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共享示范带;在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三千孤儿入内蒙”为载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夯实创建基础,丰富创建内容,深化创建内涵,做到创建工作有声有色、有形有感、有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