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邀请到盟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飞飞,介绍我盟“智慧环保”平台建设运行及污染源企业监测感知端建设情况。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内蒙古日报驻锡记者站、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驻锡记者站、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锡林郭勒日报社。
下面,请郭飞飞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各位媒体记者,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锡盟生态环境局向在座各位的到场表示欢迎,并通过你们,向各级新闻媒体和各界人士长期以来对锡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由我对锡林郭勒盟“智慧环保”平台建设运行及污染源企业监测感知端建设情况进行新闻发布。
一、锡盟“智慧环保”平台项目基本情况
为满足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解决我盟排污企业分布广类型多、监测执法人员不足、监管手段技术落后及监管执法中判断处罚不精准等问题,盟生态环境局经请示行署同意,着手建立一套高标准、全覆盖的智慧环保监管系统,以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管现代化水平。2020年1月,开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赴区内外大数据建设起步较早的地区进行调研考察。2020年7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获得批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21年12月,锡盟“智慧环保”平台项目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2022年12月,完成项目决算审计,确定最终投资金额为1746.43万元。
锡盟“智慧环保”平台立足于解决好全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补齐生态环境监管短板,实现了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规范化、标准化、精准化监管。该平台主要围绕“一中心、一门户、三平台”建设,即:建立一个全盟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采集、整合、汇集分散在各业务平台的所有数据以及监测监控系统数据,通过建立生态环境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实现全盟生态数据共享;建立一个将政务服务、移动终端服务和企业综合服务应用统一的门户,生态环境管理人员、企业用户可以使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通过一个界面就可以实现各类业务的快速办理,实现“网上办、随时办”;建设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决策分析三个平台,实现对水、气、声、土壤、固废、辐射等各类生态环境要素的精细化监管,更快速更全面地感知区域环境质量、污染设施运行、主要污染物达标的实时状况,用数据准确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提高生态环境超标预警监管能力。
二、锡盟“智慧环保”平台运行情况
一是推进数据汇聚,强化数据共享。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已汇聚数据超过3.5亿条,数据中心日趋完善,形成了完整的全盟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目录和生态环境保护“一网统管”平台。同时,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盟生态环境局全面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工作,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目前,锡盟“智慧环保”平台已完成与盟大数据中心、住建局和工信局等多部门的数据共享工作。通过数据中心系统共享了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染源大气、水、土等多领域企业在线监测共1000多万条数据。
二是完善系统功能,深化数据应用。为不断优化完善平台服务效能,安排专人专班调度“智慧环保”平台运行使用情况,及时梳理汇总平台问题,建立优化运行台账,确保平台正常运行。特别是按照行署主要领导指示要求,近两年优化了平台相关内容139项。通过不断优化完善,形成了生态环境领域从发现问题到交办问题、整改问题、督办通报、汇总分析再到数据应用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工作体系,大幅提升了环境问题处理效率和监管水平。
三是做到应纳尽纳,提升执法效能。截至目前,纳入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污染源企业达到1033家,其中,涉水并涉气企业372家、涉土企业78家、其他污染源企业583家;水质监测点位6个,其中,国控断面4个,区控自动监测站2个;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站点15个,其中,国控站点2个,区控站点13个;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14个,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各7个;视频监控企业29家90个点位;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站点2个。依据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等数据,建立了污染源监管预警规则,为污染源管理及环境执法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同时,通过系统电子签章、电子签名、在线编辑等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实现全区首个行政处罚全过程线上办理流程,极大提升了环境执法工作质效,得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的充分肯定并推广至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参照应用。
三、污染源企业监测感知端建设情况
锡盟“智慧环保”平台投入使用后,为确保实现对全盟所有污染源企业的“动态全覆盖”监管,同时进一步完善平台监测监控数据,我局开展了污染源企业监测感知端建设专项行动。通过感知端建设与平台联网,第一时间全面掌握企业现场生产运行情况。2022年以来,我局依据全盟重点关注的排污行业及核发排污许可证的排污企业(单位)名录,对露天煤矿及非煤露天矿山、牲畜屠宰及肉类加工、建筑材料制造、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水泥制造业及环境卫生治理业等行业企业(单位)进行了全面梳理,确定全盟200家污染源重点管理企业(单位)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要求开展污染物自动监测、用电量监控、视频监控、扬尘监测、噪声监测等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并要求做到“能装尽装、能联尽联”。目前,200家重点管理排污企业(单位)已全部完成感知端设备安装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推进重点污染源感知端建设。在今年重点污染源监测监控感知端设备全部安装完成的基础上,力争2024年9月份全盟重点排污企业(单位)感知端监控监测设备全部实现与“智慧环保”平台联网,并依法保证自动监测监控设备正常运行,自动监测监控数据真实准确。同时,我局还要对新增重点污染源企业做到“动态调整、随入随纳”,做到纵向盟、旗、企业三级数据联通,横向通过盟大数据中心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实现生态环境监管全覆盖、全时段、无死角。
二是持续深化“智慧环保”平台应用。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整改问题、自治区生态环境重点考核指标、生态环境信访问题等,完善平台功能,健全预警体系。比如,新增水、气、声等预警规则,强化预警处置执法联动;增加视频监控AI智能识别与报警功能;新建排污企业(单位)用电监管专题、矿区生态环境监管专题等等。
三是推进合作交流。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工作,依托“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基础,强化与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会议联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国内先进地区以及区内其他盟市之间的交流,充分吸收其好经验和好做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我局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复合型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确保“智慧环保”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应有力量。
以上就是今天新闻发布的所有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