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重点工作 > 乡村振兴

镶黄旗:“以工代赈”筑绿屏 全民植绿锁风沙

来源:镶黄旗宣传平台   发布时间:2025-05-08 09:01   浏览次数: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当前,镶黄旗32.5万亩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任务正如火如荼展开,从“以工代赈”助力群众增收,到全民自发植树添绿,各族干部群众以“锁黄沙、植新绿”的实际行动,重塑着锦绣草原的生态版图。

  “以工代赈”助治沙 群众增收绿进沙退

  在翁贡乌拉苏木浩伊尔呼都嘎嘎查沙地治理区内,牧民额日登达来和同伴们正熟练地打着沙障,他们将稻草平铺在划好的网格线上,双手紧握自制的铁锹,一脚深一脚浅地将稻草稳稳压进沙地里。随着"沙沙"的声响,一个个四四方方的草方格在沙地上渐次排开,如同大地的经纬线,将肆虐的风沙牢牢锁住。

  这已是额日登达来参与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工作的第二年,比起去年初来时的生疏,如今动作愈发娴熟,从2024年6月加入治沙行列以来,他不仅为家乡的复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更在这片沙地上找到了增收的新路子。

  “去年通过打沙障、平茬赚了2万元左右”额日登达来笑着说道:“也是为了让家乡复绿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今年继续治沙。现在我们7个人在打沙障,一人一天大概能做1亩,能增收500元。”

  镶黄旗积极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优势,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组织+牧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围栏围封、灌木平茬等工程措施交给牧民合作社及牧民实施,让牧民从“旁观者”变为“治沙主角”。2025年,镶黄旗已确定适用“以工代赈”模式的项目24.2万亩,预计吸引15家合作社、400余名牧民参与,劳务报酬将能够达到810余万元,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和牧民增收的“双提高”。

  免费苗木添新绿 人人参与沙海生荫

  除了工程化治理,镶黄旗还通过“政府免费赠苗+群众自发植绿”模式,激发全民参与热情。2024年,累计发放柠条、榆树等适生苗木30万株。

  在镶黄旗储苗库内,经过低温冷藏处理的柠条、榆树苗枝条上凝结着水珠,正处于低温休眠状态。这些苗木由旗自然资源局免费向全旗群众发放,群众可自愿前往苗木领取处签字领取领苗票及“造林技术明白卡”,随后到储苗库提取苗木并自行栽种在自家房前屋后、沙化退化严重的地区、侵蚀沟或沙地、嘎查集体造林和适宜造林的地块上。

  “我们现在免费给义务植树人员发放的是2年生长的苗木,这样他们拿回家自己种,成活率能提高。”旗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王建华说道:“我局从2010年开始,在春季造林季节,给全旗人民免费发放造林苗木,每年发放的量从刚开始的十多万株增加到近几年的三十万株,同时我们也会发放造林技术明白纸,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免费的苗木给牧民群众一个亲手改变家乡的机会,也保障了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这一株株顽强的新绿在沙海中深深扎根,不仅固住了流动的沙丘,更寄托着牧民对这片土地最质朴的热爱与期盼。

  “以前这里全是黄沙,现在树苗活了,野花也长出来了。”伊和乌拉嘎查的牧民朝鲁巴特尔指着远处摇曳的绿意,满脸自豪。在这片嘎查牧民们全员上阵自愿种植的1000亩沙地上,新栽的柳条挺立在沙土中,远处,以前栽下的柳条正顽强地伸展着柔韧的枝条,嫩绿的芽苞在风中轻轻颤动,为金黄的沙地点染出星星点点的翠意,也是所有治沙人心中最想看到的美景。

  从草方格锁风沙,到新绿迎风而立,这片土地正见证着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

  • 下一篇:
  • 上一篇:
关注锡林郭勒盟政务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