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正蓝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重点,着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把乡村振兴放在建设现代化正蓝旗的突出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扎实推动农村牧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一是聚焦产业振兴,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工作目标,加快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扶持发展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打造“蓝旗牛肉”地理标识品牌,大力推进“奶业振兴”,加快发展饲草料产业,逐步落实“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年内计划新建肉牛核心群3个,完成肉牛改良9.45万头、育成3000头、育肥出栏2万头、屠宰加工1万头;规划实施田园生态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桑根达来镇草牧业园区建设等产业项目,通过健全完善产业链、壮大集体经济、脱贫群众参与、分享增值收益等方式,推动正蓝旗由“牧业大旗”向“牧业强旗”加快转变。二是聚焦人才振兴,激发农村牧区发展活力。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健全农村牧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持续开展“一村一大”嘎查村两委成员学历提升工程,计划年内增加160名嘎查村大学生;对全旗嘎查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到村工作大学生进行全覆盖培训,年内开展培训3期,覆盖700余人次;落实助力乡村振兴一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推荐申报“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20人,聘任2022年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63人;开展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2期、“北疆布丝瑰创业就业行动”培训班2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培训1期、肉牛良种繁育技能培训1期。三是聚焦文化振兴,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牧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初步建成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旗103个嘎查村全部成立“四会”组织。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主题,深入农村牧区开展专题宣讲50余场(次);刊发先进典型宣传海报6期;开展“守村规、改陋习、重诚信、讲互助”活动10余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92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35次;打造“文明团结超市”示范点6处。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发放农牧民生产生活普及类书籍100余册;以“乌兰牧骑+”等方式深入基层开展“送欢乐、送文明”惠民演出活动30余场,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四是聚焦生态振兴,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扎实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农村牧区厕所革命、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为重点,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村牧区宜居宜业水平。一季度清理生活垃圾140吨,白色垃圾12.375吨,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确定乡村建设示范嘎查村10个,2023—2025年乡村建设任务81个,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网络信号“盲区”建设项目;年内新建户厕885个,整改户厕386个;统筹解决嘎查村垃圾和污水、厕所粪污处理问题,探索构建农村牧区垃圾和污水、厕所粪污治理社会化服务体系。五是聚焦组织振兴,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开展全旗嘎查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工作,对嘎查村集体经济和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和实地督查;组织苏木镇机关党支部和地域范围内“五强”嘎查村共同帮带相对后进嘎查村党组织,实现同学习、共进步。开展苏木镇级党员干部培训10余次、嘎查村级党员教育培训20余次。建立组织振兴“乡创特派员”体系,选拔年轻干部通过任职乡创特派员在基层嘎查村一线实践轮训。围绕恩格尔嘎查建设红色美丽乡村项目,以察哈尔盟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正蓝旗红色美丽村庄支部团建基地和乡村振兴主题民宿为依托,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小规模特色主题活动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