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管理区医疗保障局自2019年7月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党建为统领,党建和业务融合推进,改革和创新并驾齐驱,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聚力担当作为,推进创新服务
以“党建红”引领“医保蓝”,践行服务宗旨。打造“爱心医保”党建品牌,组建医保志愿服务队,采取“5+2”工作模式,即进镇场、进社区、进小区、进定点零售药店、进医疗机构和“两定机构”信用承诺,用实际行动践行“群众在哪里,医保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
深化医疗保障重点领域改革,增进民生福祉。理顺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行政区划代码赋码,解决管理区医保信息平台行政区划不明确问题。形成三级医医疗保障信息网络,管理区基层卫生院、卫生室实现医保“一单制”结算。对管理区人民医院实行DIP 支付方式改革,上传率、匹配率均为100%,医保支付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聚力基本普惠,提升保障水平
扎实推进全民参保工程,让群众有“医”靠。截至目前,管理区参加基层医疗保险18727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连续三年达97%以上,城乡居民和职工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和83%以上,实现“病有所医,医有所保”。
着力实施“医保+商保”互补互促机制,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推动信息共享、支持经办协同、强化基金监管等措施连续3年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乌拉盖支公司开展合作,积极打造大病医疗和无责意外保险委托经办优势互补典范。截至目前,共赔付大病保险455人次、96.62万元,意外伤害 114人次、100万元。
积极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减轻群众医药负担。自2019年参加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来,将管理区范围内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到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并延伸至嘎查村卫生室,让群众在家门口买到便宜的“集采药”,药品涵盖532种,平均降幅50%以上。同时,参加三明采购联盟将低值耗材纳入集采范围,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
聚力兜底保障,助推乡村振兴
强化医疗救助,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全面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充分发挥医疗救助兜底作用。累计资助低收入人群1450人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0.76万元,医疗救助923人次、124.30万元。同时,建立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机制,实施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动态管理,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助力乡村振兴。
落实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增强减负功能。深入落实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返贫致贫人口继续实行起伏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取消大病保险封顶线的保障政策,确保困难人群人人享医保。
聚力保障民生,提升服务质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质效。推进综合柜员制,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医保业务实现“一窗通办”“全区通办”,压缩办理时限累计290天,压缩率达到50%,将医疗救助业务下放至乡镇办理,开通手机缴费、转诊、查询等掌上业务,设置便民为老绿色窗口,开展“新生儿一件事”,积极推广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到62%,电子凭证结算占比36%以上,助力全民就医由“卡时代”迈入“码时代”,推动医保业务由“集中办”到“指尖办”。
推动数字化赋能,医保基金监管更加有力。不断创新医保基金监管模式,推进智慧医保建设,对定点零售药店全部实行“云药店”管理,对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管理,守好群众“救命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2372万元,预计可支付194个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69万元,预计可支付6个月,基金运行平稳、安全。
打造“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医保延伸”持续提升。2021年9月,哈拉盖图农牧场巴彦陶海社区作为全盟首个基层医保服务站投入使用;次年,在三场、镇均建成标准化基层医保服务站,实现镇场医保服务全覆盖。2023年,以《政府工作报告》,打造“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为指导,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员中心户、嘎查卫生室、公立医院、银行网点等,对已经建成的4个基层社区医保服务站进行提标,新建16个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分层分类下沉经办事项,最高下沉比例近90%,涉及职工、居民信息查询、缴费核定、参保登记、异地备案、药费报销、慢病认定等多项高频事项,织密管理区三级医保服务网。充分发挥嘎查“两委”的“马背”优势,积极打造“马背医保流动服务点” 将医保服务搬到马背上,送进蒙古包,依托基层卫生室利用“医保通”担起“医保服务进家门”重担,依托国有农牧场分场阵地建成“医保服务驿站”,切实打通医保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聚力保障惠民生,砥砺创新促发展。乌拉盖管理区医疗保障局将持续扎牢多层次医疗保障网,持续提高参保群众保障水平,促进医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管理区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