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司法审判的基本原则。”二连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聚焦自治区两件大事,多措并举扬“诚信”之风,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着力服务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口岸诚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强思想 夯实诚信建设基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诚信建设年”行动、自治区高院“司法公信提升年”,二连法院党组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着力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与审判执行工作紧密结合,将诚信建设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多次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部署会、助企行动推进会等,制定《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关于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并成立由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的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公正廉洁司法,坚守法官职业道德,全院干警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试金石”的理念。
二、重法治 把牢“四个环节”关口
一是在立案受理环节,坚持诚信引导。把好立案审查关,快速识别虚假证据材料,加大对虚假诉讼的防范力度。针对虚假诉讼案件的类型、特征及成因,建立专项上报、通报、联动打击制度,严格追究相关参与人的法律责任。二是在刑事审判环节,严惩失信犯罪。依法从严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刑事犯罪,重点打击商业贿赂、生产假冒伪劣商品、职务侵占、危害网络安全等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三是在民商审判环节,保障社会诚信。妥善审理婚姻家庭、消费者权益、商品房买卖、劳动争议、工伤等民生案件,邀请群众旁听和代表委员参与调解,组织开展诚信法治教育活动。四是在执行环节,坚决打击失信行为。加强与边检、社区、公安、住建、国土、金融机构等部门协作联动,对被执行人进行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让诚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步步难行”。
2023年二连法院开展涉民生保障、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企业账款等专项执行行动10余次,出动警力100余人次,拘留被执行人4人,网络拍卖46件成交额达4786.81万元。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3批58人次,限制高消费300人。此外,合理保护小微企业“造血”功能,对符合条件的5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
三、强宣传 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
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将社会诚信教育作为法院普法宣传的重要内容,结合“法律八进”、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干警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分发宣传资料,普及法律知识,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以高质量普法促进口岸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通过线上运用网络媒介营造强大宣传阵势,开辟诚信典型案例、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专栏,及时报道推进法院判决不执行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工作亮点成效,线下悬挂横幅、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多维发力、多点覆盖增强人们的诚信理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营造“知信、守信、用信、护信”的良好氛围。
2024年,二连法院将牢牢抓紧抓实“公正与效率”主题,深入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全力助推诚信二连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引导全社会守信践诺,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