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锡林郭勒盟在行动 > 旗县动态

多伦县“三种办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绿”而行——推动解决浑善达克过牧问题落地见效

来源:多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1-28 08:30   浏览次数: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多伦县耕地面积103万亩。林地面积225万亩,草地面积211万亩。海拔1150-1800米,年均降水量385毫米,无霜期100天左右。是我国北方农牧业错带典型的农牧结合区,也是海河流域滦河水系的源头和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2022年牧业年度,大小畜存栏25.1万义只,其中:牛存栏15万头、羊存栏10万只、马驴骡存栏0.1万匹。

  近年来,多伦县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努力探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种办法”,做到经济社会效益同向发力、一体推进。

  一是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建设。深入推进“一禁两育一促”,实施禁牧政策,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持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完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编制并发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规划。继续加快规模化林场建设,积极探索林业草原碳汇储备、监测、交易,助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奔赴,多伦县累计完成411.79万亩沙地治理,林地面积达225万亩,森林覆盖增加至37.9%。

  二是强化产业生态化建设。依托境内丰富的“风”“光”“水”自然资源,叠加经济开发区优势,大干快上新能源产业,紧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文旅康养、绿色农畜产品等“六大产业链条”,不断巩固壮大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推进风光制氢一体化、电池新材料等项目建设,整体提升文化旅游康养业态附加值。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引进种薯繁育、肉牛规模化育成育肥、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流通、林草产业等项目,着力构建绿色环保低碳产业体系。

  三是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危废处置项目建设,不断强化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保障土壤安全,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年内县各级河长巡河280余次,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暨河湖专项检查20余次,累计清理河湖沿岸垃圾5.5吨,有效保护了河湖水生态安全。

  抓牢“禁牧+种树”务实之策,推动超载放牧根本解决

  二十年前,超载放牧导致的恶劣环境,一度困扰群众生产生活。多伦审时度势,以科学的态度,找到“一手抓禁牧”“一手抓种树”两条务实之策。一是打好禁牧复绿“阵地战”。2000年,在全盟率先对羊实行3个月季节性禁牧;2003年,对羊实行全年全境禁牧、对牛实行3个月禁牧;2010年,对牛实行5个月禁牧;2021年,按照“一禁两育一促”发展思路,对牛实行7个月禁牧,并建立过渡期,探索全时全境全畜种禁牧。通过“递进式禁牧”这一革命性举措,彻底扭转超载放牧局面,全县草场得到休养生息。二是打好种树造绿“持久战”。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百万亩樟子松造林、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现在的37.9%,项目区林草植被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实现由“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历史性巨变。通过“禁牧”“种树”两手抓,最终实现“建的好、禁得住、绿起来、不减收”。

  用好“政策+制度”基本保障,推动养殖方式根本转变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人畜分离为重点,引导养殖户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方式,有效破解传统养殖“高生态成本、低经济效益”瓶颈。一是政策搭台,开好舍饲圈养夯基“对症方”。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多伦县《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促进半农半牧区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统筹整合粮改饲、基础母牛扩群提质等项目资金,支持养殖户完善基础设施、购置养殖机械。扶持有条件的乡镇、村组加快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建设,鼓励养殖户创办家庭牧场,推动养殖效益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建成人畜分离小区25处、规模化养殖场2处,培育养殖合作社9家、家庭牧场295户;建设标准化暖棚、储草棚、青贮窖254万平方米。二是制度保障,服下养殖方式转变“定心丸”。采取“政府定标准、乡镇做规划、村组建队伍、农户盯施工”方式,确保基础设施既注重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又符合养殖需求、节支增收。配套建立畜牧兽医服务保障、饲草料供应管理、人居环境整治、全面禁牧基础设施资金补贴4个体系,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推动养殖方式根本性转变。目前,肉牛全年禁牧舍饲圈养1730户6.8万头,占存栏总量的45%;季节性禁牧舍饲圈养5170户8.2万头,占存栏总量的55%。

  坚持“林业+草业”同步谋划,推动饲草保障基本形成

  面对禁牧舍饲后饲草保障问题,注重林业、草业同谋划。一是坚持向林业“要效益”。退耕还林和百万亩樟子松造林期间,充分考虑即将出现的林牧矛盾,大力推行两行林地、一行草带的“两行一带”和窄林带、宽草带“一窄一宽”造林模式,为饲草产业和林下种养留足空间,林带间饲草产量不降反增,从过去亩产35公斤达到现在的亩产80公斤左右,全县年均生产饲草3.8亿公斤。二是坚持向草业“要产出”。按照“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思路,引导群众种植高产饲草,全县总播面积97万亩,青贮玉米、全株玉米、紫花苜蓿等高产饲草面积达到46万亩。大力推进饲草储备中心建设,建成储备基地5处,为舍饲圈养稳定发展、养殖户持续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兼顾“内部+整体”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根本转型

  坚持“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推动各产业互通互融、健康发展。一是加快畜牧结构“内部调”。推行“减羊稳牛”战略,大力发展现代良种肉牛产业,引导农民舍饲圈养、少养精养、科学饲养。羊由2000年的57万只压减至现在的10万只,良种肉牛由2000年的4.6万头增加至现在的15万头,羊的数量迅速下降,牛的质量稳步提高,畜种结构更为合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倍,畜牧业收入占比达50%以上,养殖户收入更为稳固。二是加快经济结构“整体调”。良好的生态,为全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林、肉、菜、薯、草”五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引进工业项目落户多伦的条件更加完备,以康文旅为主导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支柱产业,为经济腾飞注入新活力。特别是多伦“绿色名片”更加亮丽,“美丽多伦”“天然氧吧”等新形象新品牌叫响全国。

  多伦县将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导向,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打造好现代畜牧业产业园,推广好舍饲圈养模式,建设好良种繁育体系,开发好饲草资源。确保到2025年,全县肉牛舍饲圈养规模达到17万头,为推行浑善达克舍饲圈养、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作出“多伦贡献”。

  • 下一篇:
  • 上一篇:
关注锡林郭勒盟政务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