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土掩民房到绿树排成行,从粗放式养殖到精细化舍饲,多伦县多伦诺尔镇新民村这个多民族共融共居的小山村,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推进民族团结与生态文明建设,向合而融、向绿而行,走出一条村庄美、百姓富、团结稳定的发展新路子。
新民村距离县城10公里,全村425户1452人,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30%。2000年以前,新民村过牧沙化严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中,在当地干部群众一锹一铲接续奋斗中,新民村破译了绿色发展的密码。
新民村主导产业是肉牛养殖业。为改变曾经沙进人退的生存状况,几任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把村里的回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壮族等各民族群众团结起来,打破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向沙地宣战,坚持推进民族团结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村民们主动退出沙漠中承包到户的1万亩放牧场,将沙漠地带全部进行封育保护。
在封育保护后,各族群众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出退化耕地约7800亩,造林14000亩,占全村总面积的14%。二十多年来,新民村各族群众拧成一股绳,苦干实干,让“三北精神”在贫瘠沙化土地上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书写“沙海”变“绿洲”的神话。
天蓝、水清、山美、林绿、村富的画卷正铺就成为新民村的发展底色。
如今的新民村,建起辐射周边旗县的肉牛交易市场,实施全年禁牧舍饲圈养的农户达135户,全村草地4万亩、林地1.4万亩,存栏肉牛1.2万头,村民们尝到绿色发展的甜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倍增,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内生动力。面向新时代,阔步新征程,新民村各族干部群众以奋进的姿态再度奏响“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的和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