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锡林郭勒盟在行动 > 旗县动态

正蓝旗:“沙盆”披“绿装”:浑善达克沙地向绿而行

来源:锡林河   发布时间:2023-10-31 10:03   浏览次数: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秋意渐浓,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整齐的黄柳沙障网格正在一处明沙上铺开,当地牧民巴图布和正将成捆的黄柳搬到负责插植的同伴脚下。他们要赶在秋季上冻前栽植沙障,为来年春天灌木播种做好准备。

  9月1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拍摄的樟子松林(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以前这里都是大片明沙,春天一刮风就是漫天黄沙,太阳都看不见,草都不长,牛羊也吃不饱。”巴图布和边说边直起身子指向远方,目之所及之处,高低错落的灌木郁郁葱葱。

  正蓝旗地处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全旗总面积的66%是沙地草原。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一度急剧恶化,植被退化、河流湖泊萎缩、沙尘暴肆虐。

  9月1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拍摄的樟子松林(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浑善达克沙地是距离中国首都北京最近的沙源地,锡林郭勒盟境内浑善达克沙地区域面积达5294.2万亩,是打好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

  多年来,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工程项目,当地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锡林郭勒盟累计完成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任务231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7.14%提高到2022年的7.6%,近十年草原平均植被盖度提高到45.14%,沙化土地面积累计减少231万亩,流动、半固定沙地面积减少447万亩。

  草原植被盖度与森林覆盖率“双增长”、沙化土地面积与沙化程度“双减少”,曾经严重沙化的浑善达克沙地逐步披上绿装,实现从“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巨变。

  “我们探索推行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模式,整体上以禁牧、休牧、轮牧为重点,减轻沙地生态压力,在促进自然修复的基础上,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巩和平说。

  在浑善达克沙地小扎格斯台保护区,多年禁牧使这里35.66万亩的植被恢复得十分茂密,巴图布和就在这里担任管护员,每天在保护区内巡逻,查看是否存在偷牧、围栏破损等情况,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效。“现在我们嘎查里有好多人因为环境变好选择搬回来住了。”他说。

  除了禁牧、休牧,当地牧民还通过高质量科学养殖,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近年来,现代化家庭牧场在浑善达克沙地逐渐兴起,正蓝旗“90后”牧民额日和木经营的牧场在当地小有名气。

  “我家小牛犊能卖到4万多元。”额日和木介绍,采取少养、精养的科学化养殖方式,牲畜的品质和单价得到提升,草原生态环境也能更好地休养生息。

  像额日和木家这样的家庭牧场在正蓝旗有190家左右,他们作为先行者持续带动当地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质量效益。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多伦县,百万亩樟子松林在秋风吹拂下发出飒飒声响。多伦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岩说:“这里原为流动沙丘,寸草不生,现在有的树木已经生长近20年,高达七八米。”

  随着生态防护体系日渐完善,林下产业初具规模。“我们积极鼓励老百姓发展林下经济,比如种植中药材赤芍,养殖黄蜂、鸡、鹅等。”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多伦分场场长左鸿飞说,当地还对部分樟子松林进行红松嫁接,村民可通过卖松子获得收益。

  “从外地来到多伦的游客越来越多,县里一些地方还建起了氧吧、农家乐等,发展旅游业实现增收。”他说。

  • 下一篇:
  • 上一篇:
关注锡林郭勒盟政务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