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治区振兴蒙医药行动计划》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盟深入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振兴蒙医药行动计划(2017—2025)》,及时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全盟蒙医药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蒙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日益增强。一是蒙医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了《扶持和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振兴蒙医药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5年)》《关于加强新时代蒙医药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组织领导、人才引进、资金投入、部门协作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二是蒙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盟旗县级以上公立蒙医医院达到11所。全盟120所苏木乡镇卫生院、2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107个“中医馆、蒙医馆”,超额完成“十三五”任务目标。锡盟蒙医医院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蒙医中医名院”,传统疗术楼项目计划2020年内开工建设。三是蒙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建设成效显著。“治未病科”被评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学科,“治未病”、“五疗药浴”被评为自治区领先学科,“蒙医脑病”“脾胃病”被评为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传统疗术”等7个专科被确定为自治区级蒙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四是蒙医药文化有序传承发展。“酸马奶疗法”等3项传统疗法被列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医震脑术”等3项传统疗法被列为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是人才队伍建设有序推进。印发《蒙中医药高级职称人员师承教育工作管理办法》,广泛开展了老蒙医专家坐诊带徒及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年均培养蒙医药专业人才近百名。六是蒙医药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锡盟蒙医医院先后完成研究课题39项,其中11项获得省部级奖项,6项蒙药制备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锡盟蒙医医院及部分旗县蒙医医院可生产6种剂型、188个品种蒙药制剂,年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七是蒙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着蒙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规划的实施,蒙中药材种植持续升温,全盟年均药材种植总面积达3万亩,药材种类约26个。同时,积极开展蒙药材资源普查,在东乌旗宝格达山基地、蓝旗基地种植稀缺、濒危蒙药材400余亩。八是制定差异化的医保报销政策,促进盟中医药事业发展。将蒙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提高20%,起付线降低50%;将“策格”“五花药浴”等蒙医药传统疗法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予以报销。九是蒙医药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锡盟蒙医医院开通蒙古国患者就医绿色通道,制定《蒙古国患者减免部分蒙药费暂行规定》,年均接诊蒙古国患者1000余人。
二、全盟蒙医药“十四五”规划初步思路
目前,蒙医药事业发展已纳入到《锡林郭勒盟“十四五”规划纲要思路》中,正在积极向自治区有关部门汇报对接,争取列入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计划到2025年,全盟蒙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蒙医药特色优势更加凸显,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蒙医药事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12个旗县市蒙中医院覆盖率达到100%,并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民族医院。旗县级蒙中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达到2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达到20个。蒙药制剂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医疗机构院内制剂调剂使用率。将蒙医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法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加强蒙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