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乌珠穆沁草原被夏日的烂漫装扮成了绿色的海洋。微风吹过,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镇国家级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区里经过修复的牧草一片墨绿,涌动着勃勃生机。而今年刚完成播种的项目区也都整整齐齐地抽出了嫩绿。
东乌珠穆沁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拥有5362万亩草地,75.8万亩林地,548万亩湿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了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东乌珠穆沁旗开展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作。2019年,东乌旗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争取到了满都宝力格镇国家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自此开启了全旗与退化草原的正式“较量”。
据东乌旗草原工作站副站长萨仁高娃介绍,自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启动以来,全旗共修复退化草原面积达63万亩,总投资达到1.53亿元。其中风蚀坑的修复属于难题也是我旗工作亮点,深度从1米到7米不等的风蚀坑,分布于全旗各个区域,无数工作人员秉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韧性和闯劲,通过沙地平整+物理沙障+人工补播草种+草帘铺设+围栏封育等方式对风蚀坑进行修复,目前修复面积已达5000亩,涉及到117个项目区。
盐碱地修复也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牧民萨仁满都拉家的草场里就有6000多亩的盐碱地,2021年东乌珠穆沁旗在他家1000亩的盐碱地上开始进行试验性修复,通过脱盐脱碱、补播耐盐碱草种、草帘覆盖等方式,现在这片草场已经被耐盐碱的植物所覆盖,呈现出盎然绿意。“真想不到这样的盐碱地也能长出草来,修复得非常好,我们也一直在好好维护,不让牲畜进来破坏这片草场。”萨仁满都拉说道。
东乌珠穆沁旗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基础治理原则,以推进草原生态持续发展为宗旨,从保护和恢复草原现状出发,加快退化草原恢复和治理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项目带动、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联防联治局面。经过三年的修复后,全旗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平均草群高度提高10厘米,植被盖度提高30%,产草量每亩提高30公斤。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指出,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东乌珠穆沁旗将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以打好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为重点,扭住重点项目“牛鼻子”,因地制宜组织实防沙治沙“五个工程”,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监管,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巩固和发展“绿进沙退”的好势头,坚决打好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东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