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情 > 畅游锡盟 > 景点

哈音海尔瓦庙景区

来源:文体旅游广电局

【字体:

  镶黄旗哈音海尔瓦庙始建于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历史久远。据记载,当时有一个从西藏来传教的喇嘛,在镶黄旗建了一座庙,称马王庙。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商都马群总管云东将该庙的建造、发展情况上奏朝廷,清圣祖十分赞赏,给该庙取名广益寺,赐给一尊50两重的哈音海尔瓦银佛。此后,该庙又叫哈音海尔瓦庙。
  西藏喇嘛圆寂时,从庙内选定19岁的小喇嘛斯琴为转世活佛。清乾隆元年,25岁的斯琴活佛赴西藏,朝觐七世达赖嘎拉桑扎木苏,达赖授予斯琴却日学位,赐给佛教法规《扎雅格》经。斯琴活佛32岁时,(当时已是乾隆八年),再度到西藏,请回斯琴喇嘛度牒,并赐给蒙文《丹珠尔》经一部,现保存在内蒙古科学院图书馆。2008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收藏蒙古文丹珠尔经第一庙”。
  清朝末年和明末初期,因连年战乱,哈音海尔瓦庙多次被洗劫。此后,逐渐衰落。民国时期,因土地问题于1936年搬迁到今镶黄旗哈音海尔瓦苏木政府所在地处。新建的哈音海尔瓦庙规模大为缩减,其中的朝克沁殿由81间缩减为49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该庙被彻底拆除。
  1988年,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和镶黄旗财政拨款,旗政府在哈音海尔瓦庙旧址上,新建经堂1座,另建庙仓3间,仍称广益寺。五台贡本等地请来多尊佛像,供奉于经堂。数年内,先后有三十多名喇嘛在寺内居住、念经和举行庙会。1995年被旗人大、政府批准为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区,1998年荣获盟级文明宗教活动场所,并得到自治区民委的高度评价。进入新世纪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满足宗教人士和信仰群众过宗教生活的需要,经旗人民政府批准,于2005年度开始对哈音海尔瓦庙进行重新修缮及恢复,经过几年的建设,哈音海尔瓦庙以崭新的容貌呈现在草原人民面前。它具有浓厚的历史和宗教价值。
  • 下一篇:
  • 上一篇:
关注锡林郭勒盟政务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