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 访谈时间: 2024年11月27日
- 访谈嘉宾: 锡林郭勒盟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主任 郑贵军
- 访谈简介: 我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稳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主持人:近年来经常在各类新闻、报纸等媒体上看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这个词,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还提到,“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如何理解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这个表述?它又是如何在我盟实施开展的?
嘉 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指以旗县级医院为龙头,将县域内不同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旗县级医院、苏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建立特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的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实行行政、人事、财务、业务、药械、信息、绩效统一管理的一种医疗卫生组织形式。
我盟现有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1个,自治区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4个,目前全盟已全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通过成立总医院,将各旗县市(区)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等综合医院)、中医(蒙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苏木乡镇卫生院纳入总医院进行统一管理;全盟除锡林浩特市不纳入医共体建设范畴外,12个旗县市(区)均完成挂牌成立总医院,所有旗县市(区)均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制定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或组建方案;均由人社部门赋予总医院用人自主权,由编制部门明确的编制资源统一调配、统筹使用权限。名称上是在这些医疗机构名称前冠以XX总医院某某分院名称。如多伦县总医院中医分院、多伦县总医院妇幼保健院分院、多伦县总医院某某苏木乡镇分院。逐步推动和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我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重要举措。
主持人:请您再谈一下为什么我们要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开展以来在建设方面又取得了哪些进展?
嘉 宾: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目的是通过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降低医疗成本、方便患者就医、促进医疗机构发展,以“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为目标,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完善医共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和高效运行机制,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以来我盟结合实际,由盟行署印发了《锡林郭勒盟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大攻坚行动方案》(锡署发〔2024〕106号)和《锡林郭勒盟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作方案》(锡署办发〔2024〕77号),加快推进全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深入推进我盟紧密型县域医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提升县域内卫生健康水平,由盟卫生健康委联合盟委编办等9部门印发了《锡林郭勒盟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锡卫发〔2024〕25号),进一步为医共体内实施人员统筹管理、财务统一、行政统一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管理提供政策保障。截至目前,各旗县总医院积极推进落实“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下沉任务,下派医生1561人次,其中下沉长期、固定服务期医务人员89人次,到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诊疗、带教活动,诊疗患者8581人次,牵头医院平均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项。10个旗县市(区)成立药事管理中心,建立以总医院为单元的药品采购方式,统一采购药品品种数近千种,统一采购金额2361.65万元;8个旗县市(区)成立财务管理中心,其中二连浩特市和多伦县已聘任总会计师,且已落实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药物补助资金统一打包给总医院;8个旗县市(区)已建立医共体为单元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监测评价体系;10个旗县市(区)已制定分级诊疗目录;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统一招聘105人次,统筹使用人员769人次,推动县级医疗资源逐步向基层延伸。
主持人:您觉得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过程中面临哪些难点?未来我盟紧密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哪些发展方向?
嘉 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卫生健康治理体制机制的一个改革创新,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是权责划分问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对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一个系统重塑,涉及多方面,各层级机构原有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存在差异。在整合过程中,政府部门、医共体牵头医院、成员单位之间需要密切协调和配合,否则容易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情况,影响医共体的高效运行。其次信息统一问题。各医疗机构原有的信息系统独立建设,数据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兼容,导致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医共体内部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信息的互联互通,但信息系统的整合和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有一定的建设难度,目前全盟5家试点旗县仅多伦县和二连浩特市实现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平台的基本搭建,其余旗县正在逐步推进中。第三是利益分配机制问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是利益共同体,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利益诉求不同,成员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存在差异,旗县级医院希望通过医共体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业务范围,提高医疗服务收入;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技术培训,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能力。医共体如何统筹好各成员单位的绩效分配,也是在实践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未来,在工作推进中,我们注意继续坚持党委政府的领导,加强部门的协作,落实盟市统筹协调、县级具体实施、医共体执行和反馈的责任。推动落实转变职能定位,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进一步加大县域内医疗设备的统筹使用力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与流动,提升医疗技术质量;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落实基层首诊制,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关注单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转向旗县域整个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从卫生健康部门行业管理转向多部门协同治理;加强精细化的管理,实现“人、财、物、事”统一;坚持强县域、强基层的目标导向,突出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逐步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