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访谈时间: 2025年04月11日
访谈嘉宾: 多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田亮
访谈简介: “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多伦县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重点措施?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多年来,多伦县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力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屏障。以着力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强化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土壤环境三个方面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行动,实现建筑施工场地“六个百分之百”,有效控制矿区、道路、物料堆场、城市裸地无组织排放,扎实做好“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全面推进燃煤污染综合治理,提升环境空气质量。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94.2%,其中细颗粒物由2023年的18微克/立方米降低至16微克/立方米。通过开展重点流域常态化治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对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巡查和环境状况评估,保障了居民用水安全。2022年—2024年,我县两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白城子、大河口)均达到年均Ⅲ类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保持稳定(良好)。为持续优化土壤环境,对两家热力公司的粉煤灰实施环保台账式管理,同步做好环境隐患排查整治。2024年,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同时,全县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健全,通过隐患排查、组织应急演练、构建联动机制、化解环境风险等一系列措施,环境应急处置能力获得显著提高,未出现重大环境安全事故,有力保障了全县环境安全。另外,2024年初盟生态环境局下达的《全盟生态环境系统2024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涉及我县重点任务50项,涵盖大气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土壤与固废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监测与辐射安全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执法规范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监测能力提升等工作走在了全盟前列。
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多伦县在工业产业绿色转型上有何规划?
多伦县以创新理念为引领,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多元举措,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木上稳健前行。一是产业转型,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实施山体、水系、通道、城乡四大绿化工程,打造百万亩樟子松、百万亩碳汇景观经济林和百万亩规模化林场“三个百万”品牌。通过调整树种结构、改造低产低效林、发展林下经济、打造京北苗木市场,着力打造经济生态复合型林业;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蔬菜品牌,注册“诺尔镇”商标,形成以多伦诺尔镇设施蔬菜、大北沟镇大田蔬菜为主的绿色蔬菜供应基地,成为京北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延伸蔬菜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通过全面实施舍饲圈养战略,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优质良种肉牛产业,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以发展育成牛、育肥牛为重点,抓良种扩繁,抓科学饲养,抓育成育肥,2024年多伦县盛祥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历史人文特色,推动全县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2024年,我县越野公园游客中心、智慧化赛道投入运营,对越野爱好者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浪骥牧场、草原站驿站建成,环多伦300公里最美生态马道北部环线联通运行。多伦诺尔旅游区荣获全国首批“森林避暑消夏好去处”称号,三河缘景区建成投运,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避暑康养产业取得突破进展。多伦湖景区入选自治区级研学旅游营地,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夯实基础。三是强化生态保护举措,保障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林草长制”“河湖长制”,加强“林草长+检察长”协作配合,严厉打击偷牧、违规放牧、乱砍滥伐等行为,加大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征占用林地草地审批、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查处违规偷牧放牧等工作力度。2024年查处各类案件956起,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起,督促林草局履行古树名木保护监管职责。各级河长开展巡河及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2024年开展巡河巡湖596次,多部门联合检查6次,清理各类垃圾9200余吨。加大规模化林场建设,完成新造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村屯绿化等工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2023年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8.55万亩(人工造林8万亩、草原建设0.55万亩);实施防沙治沙项目4.59万亩,实施多伦县西山湾水库下游段治理工程、后九号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污染源排查力度,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履约,依法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对工业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开展“四控”行动,持续加大矿山治理力度,2021年至2024年,我县累计治理历史遗留废弃采坑755个,面积22575亩。四是加大多元投入强化区域协作。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管护、谁受益”原则,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林业工程,形成“政府主导、项目支撑、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机制。同时,与河北省沽源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森林草原保护、旅游开发及资源利用等领域紧密协作,实现“区域经济生态一体化发展保护”。2025年3月3日,沽源县、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正蓝旗四地政府共同签署《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四地合作发展迈入新阶段。
下一步,我县将加快工业产业绿色转型步伐,一是推动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2025年推动大唐15万千瓦风光制氢深度耦合煤化工科技示范项目、大唐17.5万千瓦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投产,助力煤化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项目达产后,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93万吨。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载能产业发展。全力推进多伦县北磁科技高性能软磁材料试验线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并进入试运行阶段,推动软磁材料产业技术升级。加速江苏红豆5GWH电芯生产线加集成生产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建设进程,力争早日投产,填补我县新能源电池及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产业空白。加快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氟基产业项目和东方希望集团氟化铝、六氟磷酸锂项目落地实施,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高端氟化工产业集群,推动我县化工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型。重点对接工业级钛白粉和钙钛矿光伏材料项目,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技术团队,抢占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制高点,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三是加快创建绿色低碳园区步伐。支持大唐多伦煤化工、蒙东畅彤矿业等重点企业稳产达效,推动大唐多伦高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开展节水行动,突出抓好农业节水增效、加快推进工业节水、促进城乡节约用水、积极推进生态节水、着力用好非常规水。积极推动多伦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项目,为低碳园区建设奠定基础。
当前多伦县生态治理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盟委和行署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生态环境距构建自然要素相互协调的稳定生态系统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存在着大量生态保护建设成果需要巩固提升;扬尘天气较多,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国控断面多,监控难度不断增强;生态环保执法力量亟待增强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如何调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多伦县在生态文化培育方面有何举措?
在调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方面,多伦县利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宣传、科普活动,以六五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重要节点通过多部门联合的方式开展多形式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向广大群众传播节能低碳知识,倡导绿色理念,增强公众的主人翁意识,使大家自觉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环节中。在生态文化培育方面,主要依托对内实践活动和对外宣传报道两个方面进行,生态文化培育的重点在于公众参与,学生群体是无论从现阶段还是未来看,都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面向中小学生讲好一堂生动的生态文化课程尤为重要,为了增强互动性,2024年9月我们开展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多伦县职业教育中心3个班级168名师生参与活动。举办了“筑牢生态屏障促进民族团结”征文大赛,活动共收到征文55篇,经推荐、筛选和评审,共评选出小学组获奖作品11篇、中学组获奖作品11篇。对外宣传报道方面,邀请中国环境报、环境监察报等主流媒体深入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启动点、国华园林有限公司、大河口二号沙带项目区、三河缘文化旅游公司调研多伦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先后在中国网、环境保护杂志、人民网、今日头条、中国国际在线等权威媒体进行了报道,充分体现了多伦县治沙造林的“多伦模式”,体现出绿色体制机制政策效应的不断叠加释放,真正做到生态效益、绿色经济有思考、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