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政府信息公开网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标题: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 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暂行)》的通知
索引号:01165913-4/2017-00005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行署办公室 信息分类:行署办文件;规范性文件;财政、金融、审计
概述: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 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暂行)》的通知
成文日期:2017-01-22 公开日期:2017-01-22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 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暂行)》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01-22 00:00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
                                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暂行)》的通知

                                             

锡署办发〔2017〕10号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行署各委、办、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行署同意,现将《锡林郭勒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暂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
                                                  2017年1月22日

 


                                       锡林郭勒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见》(内政办发〔2014〕70号)、《锡林郭勒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办法》(锡署办发〔2014〕154号)文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盟预算部门开展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包括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等的结果应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全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是指全盟各级财政部门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相关规定,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所形成的评价结论和意见等,以绩效评价报告为主要载体。
    第四条 以绩效评价报告为载体的绩效评价要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制定评价标准,规范开展评价工作,给出绩效评价结论,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评价结论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评价计分90分以上(含90分)对应的评价结果级别为有效;80分(含)~89分对应的评价结果级别为基本有效;60分(含)~79分对应的评价结果级别为一般;60分以下对应的评价结果级别为无效。
    第五条 全盟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各级预算部门负责全盟财政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工作;盟直预算部门负责本部门和下属单位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工作。
    第六条 全盟各级财政部门及预算部门要对绩效评价报告和绩效报告加强审核,对审核通过的报告予以应用。应用的方式主要包括:结果反馈整改、结果报告与公开、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等。

 

                                                     第二章 结果反馈整改

 

   第七条 以财政部门为主体开展的绩效评价,根据绩效评价对象的不同,财政部门应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预算部门或下级财政部门,并督促预算部门或下级财政部门将评价结果反馈具体被评价单位;以预算部门为主体开展的绩效评价,预算部门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具体被评价单位。
   第八条 全盟各级财政部门及预算部门要在绩效评价结果确定后十五日内,以正式文件或函件等形式将绩效评价结果和整改要求反馈给被评价部门或单位,并督促其整改。
   第九条 被评价部门或单位自收到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文件之日起一个月内,根据评价结论及整改要求,制定整改措施,报送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
   第十条 预算部门或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评价反映的问题,通过加强项目规划和绩效目标管理、完善项目分配办法和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管理等方式进行整改。
   第十一条 在评价中发现的财政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对违规申报获得财政资金的,项目主管部门应督促收回资金,并取消违规主体三年的申报资格。
   第十二条 被评价部门或单位要在整改落实后十五日内,将整改落实情况报送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全盟各级财政及预算部门要建立整改跟踪机制。

                                                 

 第三章 结果报告与公开

 

    第十四条 全盟各级财政部门及预算部门应在绩效评价结果确定后一个月内向各级人民政府专题报告。
    第十五条 全盟各级财政部门及预算部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每年选择部分重点绩效评价报告随同决算向人大报告。
    第十六条 全盟各级财政部门及预算部门要建立绩效通报制度。
  (一)各级财政部门要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向各级预算部门通报。
  (二)各级预算部门要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所属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在本系统内通报。
    第十七条绩效评价结果应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和“谁评价、谁公开”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公开。公开的载体包括部门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及其他新闻媒体等。

                                                

第四章结果与部门预算相结合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要加强内部协调与配合,建立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应用机制,采取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强化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编制中的应用,实现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有机结合,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
    第十九条 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预期绩效目标是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和衡量支出绩效的重要依据。各级财政部门在布置年度部门预算时,应明确预期绩效目标的具体申报要求;各预算部门在申报预算时,要按照规定对所报预算进行充分论证,并编报科学、合理的预期绩效目标。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部门预期绩效目标的审核,合理安排所需资金,逐步建立和健全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提高财政资金安排与使用的有效性。
    第二十条 全盟各级财政部门及预算部门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改进预算管理、以后年度编制预算和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资金分配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不断完善专项资金保留、整合、调整和退出机制。
    第二十一条 全盟各级财政部门及预算部门要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和不同的评价结果,在预算安排中相应进行应用。
   (一)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对于盟本级常年性项目支出和盟本级延续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为“有效”或“基本有效”的,下一预算年度应优先保障该项目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为“一般”的,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时预算控制数扣减5%;绩效评价结果为“无效”的,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时采取调整支出方向或支出结构、预算控制数扣减10%、取消该项目等方式进行应用。
对于盟本级一次性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为“无效”的,下一预算年度原则上不安排同类新增项目资金。
对于上级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应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专项资金预算申请、安排、分配的重要因素。
   (二)对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为“有效”或“基本有效”的,下一预算年度应优先保障该部门(单位)资金总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为“一般”的,下一预算年度项目支出总预算应实行零增长;绩效评价结果为“无效”的,下一预算年度应适当减少该预算部门(单位)项目支出总预算。
  (三)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绩效评价结果较差且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预算部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在安排财政资金时应从严考虑;对分期实施项目,在整改期间应暂停预算部门已安排资金的拨付或支付,情节严重的,应暂停项目的实施。
   第二十二条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涉及减少部门总预算、取消项目的,应按规定上报各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条 盟级财政部门开展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涉及预算安排的,盟级财政部门要及时将预算安排相关意见反馈给盟直预算部门,盟直预算部门应根据盟级财政部门意见,在部门预算编制中落实。
   第二十四条 全盟各级财政部门可根据项目支出、部门整体支出、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结果等,建立绩效激励性资金,对绩效优良的预算部门予以表扬或继续支持。
   第二十五条 全盟各级财政部门及预算部门应将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安排中应用情况及时向各级人民政府、人大专题报告。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责任

 

    第二十六条 盟各级财政部门及预算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有关职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依法接受监督。
    第二十七条 全盟各级财政部门要对各级预算部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不能按要求开展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预算部门,财政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并报送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作为行政问责的参考依据。


                                              第六章 纳入政府考核

   

第二十八条 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地区和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作为评价旗县市(区)和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旗县市(区)和部门,予以表扬和激励,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的较差的旗县市(区)和部门,予以督促。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级预算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非财政预算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盟财政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执行。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