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部门动态

突破家庭捆绑式救助锡林郭勒盟强化重度残疾人精准兜底保障

发布时间:2025-05-27 09:58   来源:锡林郭勒盟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对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政策,努力把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办早办好,锡林郭勒盟扩大“单人保”政策覆盖范围,放宽重度残疾人申请低保条件,降低重度残疾人经济评估门槛,明确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可参照“单人户”提出低保申请,有效解决传统低保审核中因家庭整体收入超标导致重度残疾人被“漏保”的问题,强化对弱势群体的精准兜底保障。

  扩大保障覆盖面。通过采取“个人收入核算+家庭供养豁免”的双重审核措施,突破传统家庭捆绑式救助模式,提高重度残疾人低保覆盖率,显著缓解家庭因残疾成员产生的长期刚性支出压力。阿巴嘎旗董某精神二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但家庭达不到低保认定条件,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可单独申请低保政策实施后,董海英以“单人户”纳入低保,并享受医疗、残疾等相关救助。苏尼特右旗武某二级智力残疾,依靠60多岁的父母供养,因父母养殖收入超标家庭未能纳入低保,单独核算其收入和财产后,武志龙以“单人户”纳入低保,并对依靠60周岁以上老年人供养的费用进行适当豁免后,武志龙享受低保金全额救助。

  提升社会救助包容性。建立“刚性支出扣减+就业缓退渐退”的弹性政策措施,既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又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在核算收入时因医疗、教育、残疾、意外等原因形成的刚性支出予以适当扣减,对就业后收入超标的对象落实就业成本扣减,并给予6个月渐退期,鼓励残疾人就业的同时保障过渡期生活稳定。建立低保对象定期核查和主动报告制度,开展基层社会救助领域激励担当作为、容错免责减责工作,充分体现了政策温度与发展导向的有机统一。

  构建综合评估模式。首先经济层面,采取“个人收入+赡(抚、扶)养费收入”复合算法,优化了赡(抚、扶)养费的计算方法,根据赡(抚、扶)养义务人的不同情况,规定了不计算赡(抚、扶)养费、降低计算比例、提高计算比例的具体核算办法。其次伦理层面。明确家庭成员法定义务与道德责任的边界,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独核算收入和财产,但夫妻共同财产除外。第三社会层面。设置供养家庭条件,明确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供养家庭为低收入家庭,即: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推行异地户籍申办低保。在苏尼特左旗开展异地户籍申办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在苏尼特左旗连续居住满10年并能提供相应有效居住证明材料的异地户籍居民,可以在居住地申请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符合条件的跨省、跨地级市的异地户籍居民可直接纳入苏尼特左旗救助范围,并按照居住地救助标准发放救助金;符合条件的盟内异地户籍居民,居住地受理后将申请救助事项转办至户籍地,纳入户籍地救助范围,总结经验做法,探索在全盟逐步推开。

  加强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整合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数据,动态监测成年重度残疾人就业、收入等实际情况,完善低保家庭财产核查机制,拓展跨区域信息比对范围,确保精准识别精准救助,避免重复申领或漏保。

  加大宣传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通过嘎查村(社区)、残疾人服务机构、互联网等渠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专家授课、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开展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准确掌握政策标准的能力。

  经统计,全盟持证残疾人38406人,纳入低保11761人,低保覆盖率31%,同比增幅2%;其中重度残疾人17137人,纳入低保6193人,低保覆盖率36%,同比增幅3%;成年重度残疾人9037人,纳入低保2560人,同比增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