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建议提案办理公开

关于加强草原基础研究能力建设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3-06-14 10:03   来源:行署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锡林郭勒草原以草甸草原,典型草原为基本类型,是我国草地类型和植被种类最为齐全的草原地区,也是我国四大草原之一,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具有重要地位。新时期,我国草原进入加强保护修复新阶段,草原生态功能作用进一步突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长期以来,我盟始终将生态保护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依托国家项目政策支撑,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总体退化恶化趋势得到遏制。2011年至2020年,全盟草原平均植被盖度45.74%、高度26.02厘米、产草量为57.78公斤/亩,较前十年平均值分别提高5.4个百分点、0.19厘米、18.2公斤/亩。2013年以来,全盟累计完成草原建设总规模1448万亩。由于缺少针对我盟不同地区、草原类型、生态状况的基础性研究,目前一些先进的草原保护修复关键技术及综合治理技术集成推广应用不足,存在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科技贡献率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盟草原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建议:

  加强我盟草原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加大草原保护修复关键技术及综合治理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力度,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是建立专业化草原基础研究机构或团队。目前我盟从事草原保护和建设的基本力量依靠于盟旗两级草原工作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的业务工作也主要是以草原生物灾害预测和防治为主,从事不多的科研项目也多以与国内、区内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学科领域的课题项目为主,没有针对以我盟草原基础研究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专门科研机构,也缺少专业团队和技术人员,即便是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也存在着年龄老化和对新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以我盟草原技术推广单位的专业人员为基础,密切融合国内、区内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力量,建立起专业化的草原基础研究机构或科技服务团队。

  二是建立涵盖土壤化验、牧草及其种子检测等基础性项目研究分析的实验室。通过建立土壤实验室,对土壤质量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收集和积累大量综合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可以直接服务于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对加快我盟草原生态科技进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建立牧草及其种子检测实验室,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播种前评定牧草种子的质量,以确保牧草品质,培育优质草产品,提高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质量,降低用种风险,并能够为后续优质牧草品种的引种、选育、繁育、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草种质资源普查、评价、利用、保护及种质资源库的建设。

  三是加快优良乡土草种种质资源收集与资源圃的建设。锡林郭勒盟作为野生羊草、冰草、扁蓿豆的重要分布区域,收集这些优良乡土种质资源,对于保存羊草等草种的生物多样性基因,研究攻克野生乡土羊草的驯化选育和扩繁等关键技术具有极大的科研和生态价值。通过建立锡林郭勒盟优良乡土草种种质资源圃,能够为收集的优良乡土草种进行保存、扩繁及抗性评价以及开展重要乡土草种抚育采收与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工作提供支撑平台,为我盟天然草原优质牧草种质基因保护、优质牧草驯化栽培、退化草地改良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建立草原生态系统动态数据库。草原生态系统动态数据库的建立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生态指标和历年变化状态,为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建立草原生态系统动态数据库,广泛收集我盟各地草原的土壤、水资源、气候、植被等基础数据,实时监测草原生态的保护、利用情况,掌握动态变化趋势对草原建设与保护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五是提升草原监测能力,为科学决策提供保障。强化基层草原资源监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工作车辆、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建立“天—空—地—网”一体化草原监测网络,全面提升草原监测评价能力,及时掌握草原生态状况、植被覆盖度、产草量及草原面积变化等年度动态变化情况,为地方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